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我的三十年·百姓影像,大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自己的心絃,使自己的心性最佳化、美化、強化。“煉性”這兩個字是從道家中來的,佛家叫做修行,儒家叫做修養。煉性就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裡,像孫悟空一樣煉成火眼金睛、銅頭鐵臂,這樣就有力量了。“開眼”,在道家叫做悟道,在佛家叫做開悟、見道、###見性,就是要洞開智慧之眼。開眼就是要我們把看見的虛幻的、不實的、引起誤會的那些東西統統地去掉。在萬法紛紜的這麼一個狀態下,要別具心眼,見人之所不能見,知人之所不能知,使我們高明起來,最後能夠見道,也就是###見性。最後是“致用”。我們要遵循《大學》裡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麼一個原則,逐漸擴大自己致用的半徑,多做利國利民的事情。致用也是要建立在立志的基礎上,離不開立志,離不開煉性,離不開開眼。志向高曠、性格最佳化、智慧透出,你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就是一個“大人”。

馮學成 君子以正位凝命(7)

史:今年上半年您到北大、清華等中國一流高校作了一次巡迴講演,對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有什麼體會呢?

馮:這次去北京高校巡迴講演,雖然感到近幾年教育界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了,但程度還遠遠不夠。我認為,作為一箇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大學生,孔孟老莊一定要看,如果不看,那就夠不上一個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按照古代社會,在漢唐宋明清,能夠在北大、清華這樣的“帝國學院”——太學裡讀書學習的,起碼都是孝廉或舉人出身。這次前來聽我講演的學生當中,除了文科生,搞數學、物理以及研究前沿科學的都有。我認為,從清華、北大、復旦等名牌大學畢業之後,學生們的文憑,無論是學士也好、碩士也好、博士也好,最好還要有一個國學文憑,這個文憑就是孔孟老莊的。我們需要把國學裡面的精品,儒釋道三家的精品,好好地學一學,體會體會,那麼自己的身心性命就一定會得到滋養。如果有人覺得學孔孟老莊還不夠,還有餘力,比如學中文的、歷史的,本身就是玩這個的,那就應該好好地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在歷代聖賢的精神之中去暢遊,去好好地體會和發揮。同時還要承擔傳播的使命,讓更多的人分享,要讓整個社會分享,要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多作自己的貢獻。

史:多年以來,您在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上,挑了這麼重的擔子,會不會感到壓力很大呢?

馮:自己找的,也就談不上什麼壓力了。我常說自己是“三無人員”嘛,既無官帽子,也無學位頭銜,更無票子。2006年以前,我名義上都還是成都市最大的商場——人民商場的營業員;2006年人民商場改制,一次性買斷了工齡,徹底了斷了一切關係,真的就成了赤條條、無牽無掛的“三無人員”了。這很好,不會有什麼妄想好打。我從青年時代就是如此,上學無路可走、發財無路可走、升官無路可走。這個沒法子選擇,就是自己的命運,就是自己的因緣,老天註定了我只能走這條民間辦學之路,沒有別的妄想。多年以來,甚至可以說我這一生,都是在從事國學的學修和傳播。我給自己定了位,就是做一個國學行者。有一些朋友愛吹捧,把誰都叫大師,把我也叫大師。我不敢當。我一聽到別人叫我大師就恐懼。我就當個行者,《水滸傳》裡行者武松多可愛啊,《西遊記》裡的孫行者也很可愛啊。人人喜歡,我也喜歡,這樣就很舒服。現在,我的老師一輩差不多都走了,能把我從老一輩人手裡接過來的傳統文化的薪火接續下去,我也就滿足了。

採訪手記

跟馮學成先生認識是在2005年春節剛過,那時,成都龍江書院剛剛誕生一年。我從一個朋友那裡得知有這麼一個講國學的地方,然後悄悄前往,坐到龍江書院講堂最後邊一個很不起眼的座位上。那天聽課的人很多,正好是馮先生開講老子《道德經》的第一課。從此以後,我便經常到龍江書院聽講。因為工作關係,我曾對馮先生作過多次採訪,每一次採訪下來,對馮先生的坎坷經歷和內心世界的瞭解便深了一層,內心的欽敬也隨之增加。雖然馮先生一直不收弟子,但聽過馮先生講課的許多朋友,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心裡都暗暗把馮先生當做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

馮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學必歸於養,無養,雖學何益?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實乃因養而生悅也。今治學者多,或學而不化,或學而益驕,或學而迂腐,皆不得其養之致也。”在馮先生近四十年的國學修養中,其為學,其踐行,其立言立德,無不是這一段話的生動體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苗疆道事

撲火

他的千紙鶴糖[暗戀]

笠枝

豪門弟弟惹人憐

大刀闊斧

終末之龍

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