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迷失的盛宴:中國保險產業1919-2009,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另外一邊其他公司表面上沒有參與打折,但都加大了“回扣”的比例,打起了暗折。

明爭暗鬥,劍拔弩張,一場血雨腥風的價格大戰拉開了帷幕。6折、5折、3折、最後打到了2。8折。市場用“割肉”、“出血”、“自殺”來形容2002年初廣東市場的車險價格戰。

深圳市場也不例外。

車險費率放開後,情況就比較混亂,車主購買車險曾經一週一個價。有時是9折優惠,有時是7折,有時是5折,最低曾經達到過2。8折,莫衷一是。

2。8折的車險是否能夠贏利,顯然不能。粗略估計,車險綜合賠付率平均在45%~60%左右,稅收總計大致為6。5%,保險公司平均費用率大致為15%左右,車險代理手續費低水平估計平均15%~20%左右,剩下的即為最大的折扣空間。

費率市場化之後,車險行業逼近全行業虧損的危險境地。同時,2001、2002年受銀行汽車信貸的支援,新車新手大量上路,風險集中爆發,這成為壓垮中國車險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全行業虧損成為揮之不去的艱難宿命。人保財險上市之後,第二年就交出了不及格的成績單,皆拜車險虧損所賜。

和彩電業的價格不同的是,保險的虧損會在一段時間內被隱蔽,產生一種可怕的“假贏利”幻覺,這種幻覺使得保險公司在價格戰中異常“勇猛”。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雖然每個月需要支付一大筆理賠費用,但只要所收入的現金高於理賠費用,它仍然會打價格戰,飲鴆止渴,並以此惡性迴圈。

虧損的風險驚動了高層。

保險公司和行業協會想到了所謂商品行業的“價格同盟”來應對愈演愈烈的價格戰。

從彩電業到空調業,從電腦業到民航業……中國的企業都曾經先後有過價格同盟的經歷,但其結果卻總是差強人意,或者不了了之。

連結:保險價格同盟的“囚徒困境”

《中國保險報》報道,當年短短的六個月裡,廣東車險五次價格同盟,五次均因內部出現“叛徒”而告吹——誰叛變,誰得益;早叛變,早得益。

極端的情況下,下午締結同盟,晚上修改政策。“囚徒困境”成為車險價格同盟揮之不去的魔咒。

價格同盟不行,各公司又搞起了《自律公約》,其核心條款是:保險公司給予中介的手續費將不超過保費的15%;將組成“廣州地區車輛保險協調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和研究機動車輛保險業務中各種違規、違法、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和行為。

但是,《自律公約》也沒能管住市場。

價格同盟和自律公約均落空,但是廣東車險改革事關全域性,監管部門不得不出手。2002年7、8兩個月,深圳、廣東、成都、北京等地保監辦攜手出擊。

新舉措中,廣東、深圳兩地要求各家保險公司必須將本公司關於車險業務費率浮動的方案報備,並嚴格執行報備方案,否則將視為違規經營嚴肅處理。北京則在8月15日對新車投保啟用帶“N”字標誌的新保單,新保單將嚴格執行不超過8%的返傭標準。

北京保監辦還要求保險公司要“嚴格費用支出標準、清理查處不符合規定的代理機構、嚴格車險單證管理、不與外地保險公司合作車險業務”。

監管重手出擊之後,價格大戰略有好轉,但是治標不治本,治本尚需要時日。

車險費率市場化一直都有不同的聲音。

“中國的財險業就像一個還沒有出過門的孩子,如果家長一下子把他推到大門外的鬧市上,他將會感覺無所適從。”“韓國在1994年就推出了車險費率的市場化,但直到2002年才把車險費率全面放開。所以費率市場化是應該有一個過程的,不要過快。”

同時,費率放開後,各個保險公司應該有一個完整的精算隊伍,掌握大量的資料進行反覆的核算,但目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具有這樣的實力。而盲目地在費率上進行價格競爭無疑是一種“自殺”行為。

儘管有不同的聲音,車險費率改革試點跌跌撞撞走到2003年。

2003年1月1日起,全國各財產保險公司開始實行由各公司自主開發釐定的車險條款費率。4月1日,車險原統頒條款停止使用。2003、2004年,惡性競爭之下,全國的車險幾乎都處於虧損的狀態。“做得越多,虧得越多”。

國內第一家專業車險的前任總裁謝躍認為,費率市場化之前,國內車險經營基本是全行業盈利,因為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