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自慢Ⅱ·以身相殉,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獨行的老闆,等於是放棄老闆“聖裁獨斷”的角色,如果是這樣,那老闆就應該徹底退出經營,不要扮演任何角色,否則有權不用、有責不負,公司必出大事。
大老闆的千山獨行,可能是一意孤行,也可能是英明決斷,但這都是老闆該演的角色。就算老闆一意孤行,鑄成大錯,老闆自己會受到最大的傷害,也怨不得別人。至於英明獨斷的決策,其成功的背後也代表著必須冒極大的風險,這種狀況有誰能替老闆做決定呢?縱然有千軍萬馬的大老闆,仍然需要保持“千山獨行”的孤寂與清靜。
在企業高度競爭的紅塵浪裡,創業者的千山獨行,是一種折磨,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懲罰。但要度過重重危機,獲得最大的成果,千山獨行是創業者必經的歷程,也是不能或缺的能力,必須坦然面對,不能逃避。
■後 記
� ①創業初始,創業者當然是一人千山獨行,一人演所有角色,如果你抱怨沒人幫你負責,那你還不是一個創業者。
� ②老闆永遠要假設“只剩我一人”時還能走下去,創業才能成功。
創業第六律:團隊極小化律
定律解讀:
(一)團隊薪資及延伸的相關費用,通常是企業經營最大的支出,而且是固定支出,不會因營業額小而減少,因此團隊規模的大小,會決定企業損益平衡的高低,規模越小,越容易平衡賺錢。所以開創時團隊極小化,風險越低;正常營運時,團隊極小化,毛利越高,獲利也越高。
(二)分析新創事業的性質,把工作歸納為幾個不可或缺的分工,必要時一人負擔多種角色,這樣就可以減少籌備及新創期的基本團隊規模。
(三)團隊極小化的另一說法是,每一個功能角色,都要是熟練、專業、能獨當一面的人力,因此慎選團隊成員。
(四)團隊極小化指的是人力運用的最高效率,要比競爭對手更精簡,所生產的產品及服務就更有競爭力。
(五)團隊極小化的加人原則是:“為解決人力不足不得已而加入”,不是預先加人準備業績成長,強調增加人力的“Just In Time”。
適用時機:創業初期最需要,會影響創業成敗。進入穩定階段,此定律會變成影響毛利的關鍵。創業全程也都適用。
團隊極小化律
如果可能,創業我寧可由“我”一個人開始,因為這樣風險最低、效率最高。如果要有第二個人,那是因為我已經完全不堪負荷,不得已才加人。在不確定創業成功時,要用最少的人力投入,一直到已經看到成功的可能,再酌量增加人力。
創辦新雜誌是過去20年來我不斷重複做的事。最頻繁的時候,一年要創辦好多本新雜誌,因此創辦新雜誌在我心中,早有最佳工作典範(best practice),而其中最關鍵的規則,就是團隊極小化定律。通常我會用3個人組成核心團隊,這是創辦新雜誌最有效率的規模。
這3個人的組合是一人掌管內容(總編輯),一人負責廣告(廣告業務經理),一人負責營銷、掌管上市行情規劃以及其他籌備階段的所有雜務。這是經過無數次的創辦經驗後,縮到不能再小的團隊規模,也是成功創辦的最佳保證。
我不是要教大家如何辦雜誌,大多數人可能也沒興趣瞭解媒體經營,但這個經驗說明了創辦新事業的“團隊極小化”律,對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有參考價值。
用3個人組成核心團隊
新事業創辦,通常代表高風險。在高風險中,最低地投入成本,回收最快,風險最低;最小的工作團隊投入成本最低,道理簡單明白,不需多言。但如何讓團隊極小化,卻是最大的學問。
早期我們辦雜誌,沒經驗,總是想籌備充分,謀定而後動,因此人力多多益善,每個功能性的部門,都要有人負責。有些單位一人不夠,還要兩人,超過10個人的籌備團隊經常出現。但人數越多,溝通越複雜,爭執越多,意見越不一致,整體戰鬥力反而不易發揮。
第二階段,我們確定每個功能性的部門只要一人,而有些小的功能,可合併成一人負責。經過這樣的精簡之後,籌備團隊大約可縮小為6人:統籌1人,內容1人,廣告業務、發行各1人,上市營銷企劃1人,後勤1人。這樣的團隊果真成本降低,而且效率提升,新雜誌的成功率也更高。
經過這樣的實驗後,我們再進一步簡化為前述的3人團隊。取消的是統籌1人,由3人中最有經驗的人兼管,通常是負責內容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