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部分,世界電影史,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由阮俏利導演的《奠邊府戰役》。

1951年,中國與越南的電影工作者聯合拍攝了一部長紀錄片,名叫《戰鬥中的越南》(由張寥林和阮月眉合導)。影片對戰爭的描述不多,主要是反映一個生活在熱帶叢林中的民族的日常生活、文化發展、基本工業的誕生和各種工程建設。

自從在1958年在河內建立一家現代化製片廠之後,年輕的越南北方的電影事業第一部獲得成功的故事片是《同一條江》(1959年攝製),在這部影片裡,年輕的電影創作者阮洪義和範孝民細膩地刻畫了一物件羅米歐與朱麗葉那樣的男女,以一條河為界,被分隔在兩個國家裡。我們還可以提到有農益達和武範秀的《小金童》以及海寧和德寧的《年青的戰士》。尤里斯·伊文思1965年在被轟炸的越南拍了他最為成功的影片之一《天與地》。

南越

在西貢,1954年以來拍攝了幾部越南語的影片,其中有《寬宏大量》和同法國或美國合作攝製的各種影片(如曼凱維茲導演的《沉默的美國人》和馬塞爾·卡繆的《假死》等等)。

朝鮮

朝鮮大約在1908年開始攝製影片,它的影片產量也較多:從1921年到1940年間共攝製了200部故事片,到1930年左右,“朝鮮無產階級藝術家同盟”對漢城的電影業很有影響,正如當時在上海或東京的同類組織對電影所起的作用那樣。然而,從本世紀初就統治朝鮮的日本軍閥,將“朝鮮無產階級藝術家同盟”的成員拘捕入獄。電影導演與演員為了表示抗議,拒絕參加影片的拍攝。因此,從1930年到1940年,朝鮮只生產了25部長片。

大戰期間,日本人在朝鮮拍過幾部影片(如1943年的《炮塔上的志願兵》)。本國影片生產直到解放後,1947年在平壤創立一家現代化的製片廠後才得到恢復,姜弘植在這家制片廠拍攝了《我的故鄉》。

北朝鮮

1950年的轟炸摧毀了上述這家制片廠,然而金日成政府在戰爭期間仍拍攝了二三部長故事片(如《游擊隊的姑娘》,年輕的閻志久導演,傑出的女演員文藝峰主演),同時還攝製了幾部紀錄片和新聞片,由設在地下的洗印廠洗印出來。

平壤的製片廠後來在蘇聯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重新修復。

從1947年到1956年十年間,在那裡共攝製了18部故事片,但在1958這一年裡,卻攝製了好幾部大型影片:包括歌劇片、歷史片以及反映不久前這場戰爭的影片(《南江村的婦女》與《漁郎川》)。

1958年以來,朝鮮影片最成功的(據我們所知)是畫面壯麗的彩色傳奇片《春香傳》(由洪弼善與金康勇導演)和《牡丹峰》,後面這部描寫愛情與戰爭的動人影片由法國人博納爾多導演。

南朝鮮

影片生產數量極多,在1964年就達164部,主要是些現代戲劇片,也有些歌劇片與歷史片。人們經常在漢城把好萊塢的影片加以重拍。影片成本很低(從3萬到5萬美元),而藝術水平似乎都很平庸。

柬埔寨

1951年,柬埔寨還是電影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全國只有15家電影院,平均每人每年購票一張),本國影片一部都沒有拍過。到1960年還只有28家電影院,有兩部故事片在柬埔寨拍攝,一部名叫《你的影子是我的影子》,由安德烈·米歇爾根據韓素音的原作改編,另一部是馬塞爾·卡繆導演的《天堂鳥》。

寮國

寮國更為落後,1950年只有10家影院,1960年有16家,觀眾人次連每人每二十年購票一張都達不到。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新加坡,特別是從第二次大戰以後,影片生產頗有發展。有兩家大公司壟斷著大部分的電影企業(製片廠、電影院、發行網),即國泰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是華僑資本家的產業,他們在香港也有企業。邵逸夫領導香港的邵氏公司,而他的弟弟邵仁枚則主持新加坡的邵氏公司。

1963年後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聯邦①,同屬這個聯邦的還有馬來亞、北婆羅洲和沙撈越,總共有1000萬居民,其中華僑佔的比例很大。①新加坡1963年併入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脫離該聯邦,成立共和國。——譯者。

國泰公司和邵氏公司的放映網控制著這個新聯邦在

1964年擁有的481家電影院中最好的影院。它們又各自在自己的製片廠裡每年生產10來部長片,有的是漢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