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把東條英機送上絞刑架的中國人,曾氏六合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60日元的單一匯率制。這一系列具體方案,簡稱“道奇路線”。此路線實施後,很快取得了明顯效果,它對抑制通貨膨脹,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使日本經濟與世界經濟掛鉤,起了積極作用,雖然它同時也具有造成部分貨物滯銷、中小企業破產和工人大批失業等的“穩定危機”的負效應。
1950年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是日本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契機。由於美軍的“特需”,日本的出口急劇擴大,失業人數明顯減少,國民生產總值直線上升,外匯儲備迅速增加。日本產業所受影響之大,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朝鮮戰爭把整個日本產業都帶進了戰爭景氣之中,不但使各種產業的生產量擴大,而且也使低生產率、高成本的重工業品得到發展,增加了出口量。1949年,日本的出口總額為億美元,1950年增加為億美元,1951年為億美元。其中特需佔極大分量,約佔日本國民所得兆日元的一成,亦即5 000億日元。
“美軍特需”,包括美軍的軍需品、兵器的修理、基地的擴大建設及韓國的救濟物資等,例如卡車、火車頭等機械類,鋼材、銅製品、水泥等建設資材,衣料、防寒等紡織品。上述物資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大概有1 500億日元的滯銷品。朝鮮戰爭發生後,滯銷品一掃而空,更以纖維品及金屬類為中心,價格急速上升,在半年之間,上升率竟達90%。由於生產的擴大,礦工業生產在1950年10月突破戰前的水準,翌年3月便超過30%,飛躍上升。這樣,不但使企業利潤、生產量及銷售量急劇上升,而且出口商品的出口價格也隨之上漲,連帶地促使進口商品的漲價率增加,工資的上升率也步步提高。
。 最好的txt下載網
3.再度崛起(3)
朝鮮戰爭帶來的“特需繁榮”,一方面使產業的利潤增大,另一方面亦使投資活動更加活躍。前者,除了食品工業的利益率增加之外,和直接特需有關的紡織工業等消費品的利潤,也有增無減。利潤增加的總額,約從1 300億日元增加為3 100億日元;後者,產業的裝置投資總額,亦從1 091億日元增加到4 389億日元,增加了約3倍。從產業類別來看,則以鋼鐵、煤炭、纖維、化學肥料、機械工業、運輸、電力等裝置投資的增加,最為顯著。
“美軍特需”就像一貼日本經濟的“回生藥”一樣,直接把日本的生產部門搞活了,間接又擴大了日本的出口貿易。同時,日銀的產業資金供給所發生的作用,也不容忽視。1950年,日銀提供給產業的資金總額竟達7 666億日元,與前一年相比,劇增了30%。產業企業內部保留的利益,也激增為1 174億日元,一躍而為2倍以上。產業資金的大部分,是金融市場的外部資金,1950年的外部資金供給額為6 495億日元,與前年度的1 162億日元相比,大幅增加了。除了日銀的產業資金供給之外,都市銀行也是重要的資金供給來源。從全國銀行的貸款額來看,1950年的總貸款額為4 077億日元,約為整個產業資金的53%,即佔產業企業外部資金總額的60%。而都市銀行的貸款額,超過民間儲蓄,約為1 000億日元,這個超過額,便由日銀利用追加信用來彌補。換句話說,日銀的信用膨脹率相當高,否則;都市銀行貸給產業的資金不會這麼多。日銀的信用膨脹便意味著通貨的增加發行,一方面創造了大量的產業資金,另一方面也造成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物價飛漲。
朝鮮戰爭發生的第二年,亦即1951年,由於日本工礦業生產及重工業生產的突飛猛進,促使國民經濟的積蓄,突破了戰前的水準。結果,一舉提前完成了戰後的經濟復興。其最大的特徵有四個:第一,日本各企業的規模和朝鮮戰爭發生前相比,顯著地擴大,企業的資本調動力,也大大地提高。結果,國民收入和國民儲蓄額的增加,便超過了戰前的水準。第二,由於朝鮮戰爭特需的持續與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日本不但恢復了國民的消費水準,也擴大了產業的生產規模。第三,鉅額的特需金額增加了外匯收入,使日本外匯儲備豐富起來。第四,美國的對日援助也隨著朝鮮戰爭的進行而更為增加,因此,擴大再生產所必要的原材料以及合理化的先進技術,也就比較容易取得。並且,進口機械所需的大量資金,在一定範圍內也能確保。
雖然“特需繁榮”本身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由此帶動的“消費繁榮”和“投資繁榮”卻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則更加明顯。在戰爭期間,美國每年向日本發出幾十億美元的軍事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