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臺灣,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嘎、嘎、嘎……吱、吱……”
在人聲嘈雜中,籠中雞鴨的叫聲於車廂中迴響著,甚至在座位旁還有人用繩子繫著豬,正值盛夏,空氣中各種味道瀰漫於車廂內。
客家話、閩南話各種方言在這節車廂裡匯聚著,搖搖晃晃的車廂隨著列車的加速,搖晃的更加誇張起來,以至於總讓人有一種車隨時都有可能脫軌的感覺,不過車上的乘客顯然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
這不是火車,這是集市場!
擠坐在三等車廂中,袁世凱在心裡暗自嘀咕著,雖說靠著車窗的關係,使得窗外的風帶走了車廂內的令人作嘔的味道,但撲面而來的煤煙味,卻時不時的撩動著他的嗅覺。而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恐怕就是走路中間繫著的那頭豬,那頭豬甚至還在走道中留下一堆汙物,以至於整個車廂中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異味。
“查票、查票……”
在擁擠的車廂中,穿著黑色號衣的驗票員,一邊吆喝著,一邊在車廂裡,驗查著乘客的票,在查票的時候,袁世凱看到有人買了票,有人則付了些銅錢後,那銅錢便被直接裝進了口袋中。
“這是我們六個人的票!”
驗票員一來,一旁坐著的王成連忙取出六張票來,車票是從大稻埕至水返腳,也是臺灣鐵路的起點與終點,不過只有百餘里路程,雖是如此,這車廂裡乘客卻是不少,尤其是以商人為多。
“喲,你們怎麼不做頭等車。來到三等車廂裡擠著!”
操著生硬官話的驗票員,接過票一看,便好奇的打量著這幾個人,這幾位腦子讓驢踢了是不是?
“這不是過去沒做過火車,都想嚐嚐嘛!”
王成賠著笑。作為大人親隨,這種事自然都是由他招呼。
“行,那你們就先嚐著吧!”
驗票員笑著,把票還給了王成,臨走的時候,還朝著坐位上擠在窗邊的那個穿著件綢衣。面像卻與鄉間村夫無太多區別的青年看了一眼,那人眉頭皺著,瞧這罪遭的,不是自找的嗎?
而對於袁世凱來說,這趟鐵路之行。倒不是為了坐一坐劉銘傳修的這鐵路,嚐嚐這洋葷,而是為了巡視鐵路築路情況,畢竟這鐵路是臺灣洋務中最重要的一項,亦是“初見成效”之項——三年修通132裡,雖說現在看來路質堪憂,但確實也是一個不菲的成就。
對於心懷雄心壯志,意欲於臺灣同唐浩然一較高下。於臺灣大辦洋務的袁世凱而言,這已經修出些名堂的鐵路,無疑是他所選擇的第一個突破口。當今中國者築路者無外三人,一是李鴻章,二是張之洞,至於三嘛,過去是劉銘傳,現在就是他袁世凱了。
可這一路上。滿懷雄心的袁世凱那雄心頓時消無形,真正見識到了這條鐵路管理的混亂——有些人只買了二等票卻跑到了先前他搭乘的頭等車廂。不僅如此,車廂內的環境混雜更是遠超出他的想象。就像特意來到這節三等車廂內,車廂內除去乘客之外,還有不少人帶一堆小雞、小豬以及許多蔬菜豬肉與各種包裹上車,客車完全變成了貨車,而在車上的驗票員要求驗票時有不少人沒有票,不是想在車上補票便是根本不想付,對於那些不付錢的人,驗票員便拿走他們的物品抵押,更多的人卻是以少付錢的方式,直接買通驗票員,除此之外禮在貨運方面各車站的報價亦是不一,商人便會挑選附近幾個車站之中報價最低的車站託運貨物。
“大人,看樣子,這鐵路非得好好的整頓一下!”
坐在袁世凱身邊黃仲良輕聲說道,他是袁世凱於天津尋過來的幕僚,雖說原本在朝鮮時,有幾位似幕非幕的朋友,可人家畢竟都是正經的朝廷委官,全都被唐浩然留於朝鮮了,到了臺灣的他,只得另開爐灶,另招幕友,同是留美幼童出身,且熟悉路政的黃仲良,亦是他身邊僅有的幾個精通洋務的幕友。
因為大家說的都是官話的原因,倒也不擔心談話為他人所知,畢竟臺灣人大都不會說官話,自然也聽不懂官話。
“嗯!”
袁世凱只是略點下頭,需要整頓的豈只是鐵路運營,已經上任近半年的他,在過去的半年間,除去結交臺灣官員士紳,一面在熟悉著本地政務,一面又對機器局、電燈局以及郵政局加以瞭解。
臺灣洋務支開的攤子,看似成效頗豐,鐵路通了、機器局建了,郵政局亦送信了,甚至就連臺北也是全國第一個通電的城市,可是處處可見管理上的混亂,且不說其管理上的混亂,以機器局為例,其製造的槍彈,實際還不如進口,不僅質劣,而且價格遠高於進口。但在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