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公私難分,帝國的朝陽,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不擁兵自保,李鴻章的心底不禁一陣唏噓,現在那皇太后又想起了恭王了,可太后又豈會輕易讓其復出?若是其復出,其是否會和過去一樣,主張削弱地方勢力?現在可不同過去,過去恭王是被罷著官,自然什麼話都能說,可現如今……
突然其來的問題,只讓李鴻章的心底一亂,先前定好的策略似乎又被太后這一著棋給打亂了。
其實自“甲申易樞”後被罷職八年來一直隱於王府中的奕訢來說,他亦未曾不知太后請自己“出山”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穩定湘淮漢臣的心,當年平定髮匪、捻匪時,正是他主張信用漢臣,而現在,杭州那邊造起反來後更是把目標直指旗人,甚至蠱惑地方疆吏,在這個時候,朝廷如若處置失當,那這大清國不定真就給拋了盤子了。
亦正因如此,在瞭解情況後,於“家居養疾”八年之久奕訢還是連忙拋棄舊怨應詔進了宮,與太后、皇上足足談了兩個多鐘頭,於是這才有了奕訢於宮前迎接李鴻章的一幕。
言深意切的奕訢,看著李鴻章不無動情的說道:
“這些幾十年來,老中堂轉戰沙場,備嘗艱險,祖宗江山,實賴保衛,闔朝文武,對老中堂崇敬感激!祖宗江山方固,老中堂於全國舉辦洋務,創海軍,若無老中堂苦心竭力操持,又焉有我大清今日之中興……”
漂亮話人人會說,可是誰都沒有奕訢會說會說,在說話時,奕訢那中流露出的全是情真意切的感激,當年曾國藩也好,李鴻章也罷,左季高也行,無不是被其誠摯的情感感動的內心火熱,縱是於官場縱橫多年的李鴻章,這時聽了這一番貼心話,一時間也難血液沸騰,就像是多年的苦楚,這會終於得到他人的體諒、多年的貢獻終為人所知一般,以至於眼睛一紅,哽咽著說:
“全仗皇太后、皇上齊天洪福,靠王爺當年廟謨碩畫,下官何功之有!但願從今以後,四海安夷,國運隆盛。”
而醇王、慶郡王以及一眾軍機,這會也是難得的於一旁齊聲說道:
“這一切全賴老中堂的經緯大才!”
不論是的醇郡王奕譞、禮親王世澤、慶郡王奕劻等人是否願意,他們都不得不承認,眼下的局面非得恭王出面收拾,除了恭王沒人能真正使喚得了那些地方疆吏,別人不說,就是李鴻章、劉坤一若是來個出工不出力,這事情不知會演變成何等模樣。
沒準又是一次發逆。而與髮匪不同,那譚嗣同可是出身名門旺族,且其又直指滿漢之別,過去,這是公開的秘密,現今被他這麼一挑,地方上的漢人疆吏若是起了異心……就如同當年吳三桂月餘橫掃西南一般,到那時,誰人能擋得了漢人的兵鋒。
現在的皇上可不是聖祖爺,再說,聖祖爺當年也是靠著漢人才平定了三藩!
有了這種想法,眾人那裡還會計較其他,現在當務之急是在局面糜爛之前,先把杭州起義給平定掉,至於恭王……慶郡王奕劻瞧著似意氣風發的恭王,於心底暗自思量著,太后該不會真個叫恭王出山吧!
醇王或許不會擔心,人家是皇上的老子,即便是丟了領班軍機,那身份也尊貴著那,可他慶奕劻卻不同,如果丟了總理衙門的差事,那這事兒……雖說心知自己的一切都與這大清國捆在一起,可奕劻卻也明白,恭王看不上自己,他一但出山,第一個就會把自己踢出總理衙門。
心底緊張著,奕劻又想到恭王與太后之間的那些的事兒,若是恭王真個出了山,太后那邊將來如何插手國事……以恭王的脾氣,到時候,他眼中至多,也就只有一個皇上,那裡還有太后!
不成,不能讓恭王如意出了山!
可若是不讓其出山的話,又怎麼能讓李鴻章這一往漢臣疆吏,出力剿了杭州的匪亂,若是這亂子當直鬧大了,到時候,別說是總理衙門的差事,萬一這大清國沒了,自己這慶郡王沒準要給砍掉腦袋的!
一面是官位,一面是腦袋,就在奕劻內心糾結的功夫,恭王與軍機大臣們卻是猶如眾星拱月般地簇擁著李鴻章,往日安靜的只能聽到戲聲的守壽宮頓時變得熱鬧起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