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部分,永樂架空傳,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度。要知道,皇帝雖然依靠文官集團的幫助來統治國家,但皇帝的“家天下”思維與文官集團內在的秩序需求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維護君權的絕對性、獨佔性、自私排他性是君主**制度的應有之義,而文官集團為了有效地統治國家,卻必須維護某種秩序。

朱棣對於“隨意加稅、奪取私人財產、強娶民女或是任意殺戮大臣”什麼的並不感興趣,但他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無論什麼改革都會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必定會遭受阻力。當阻力來自文官集團內部時,如果沒有類似於東廠的機構,想要將改革強制推行下去顯然是痴人說夢。

至於說監軍,一般來說監軍制度會對軍隊的戰鬥力造成傷害,但是在通訊並不發達的十五世紀,沒有監軍卻又容易導致形成軍閥勢力,因此只能兩害相較權取其輕。再說,現在軍隊裡有了憲兵,只要將監軍的權力規範一下,那麼監軍對軍隊造成的傷害將會減至最低限度——若監軍超出職權範圍而對軍隊指手畫腳,相對獨立的憲兵系統自然可以介入。

……

見朱棣看著自己的策論搖頭不語,景秀忍不住問道:“畢兄,我這個策論有什麼不妥之處嗎?”

朱棣想了想,便將廢除丞相制度後可能會形成權力真空的理論闡述了一遍。然後又從“人性”以及“制衡”兩個角度分析,證明皇帝加強皇權,利用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對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景秀聽後,不由陷入了沉思。

這時周忱和錢成已經下完了棋,聽完朱棣剛才那番話,兩人不禁失聲讚歎“高論”。

半晌,景秀嘆息道:“畢兄果然高見。聽畢兄這麼一說,似乎只能恢復丞相制度了。如此,此次科考的策論我就以《應當恢復丞相制度》為題如何?”

朱棣聞言失笑。

“本朝太祖皇帝曾言,有敢言立相者殺無赦。當今皇上打著恢復祖制的旗號才登上大寶,你寫這麼一個策論交上去,先不說能不能中進士,能否保住腦袋也在兩可之間。”

景秀皺著眉反駁:“當今皇上進行了那麼多改革,顯然是勵精圖治勇於改革的。依我看,只要我的策論有道理,皇上應該會接受。”

“既然太祖皇帝說過有敢言立相者殺無赦,那麼主考官憑什麼平白無故的冒著殺頭的風險取你為進士?所以說,即便當今皇上能接受你的觀點,但問題是他多半見不到這道策論。”

景秀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如此說來,想要預防宦官為禍竟是不可能了?”

朱棣自信地一笑。

“也不盡然。”

景秀連忙熱切地問道:“兄臺有何妙策?”

朱棣看著空出來的棋盤,笑道:“這樣吧,我們來下盤棋,若是你贏了,我便告訴你。”

聽完朱棣的提議,景秀略微有些奇怪,但旋即連忙點頭同意。

……

第六章 三道策論(中)

朱棣本意是但求一敗,因此雖然輸了,卻也很高興地兌現了承諾。

“說來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設定一個能夠制止太監為禍的制度便可以了。”

景秀聽了卻大失所望。

“制止?如兄臺所言,若是後世出了位怠政的皇帝,批紅權完全歸秉筆太監,那時根本就拿權宦沒任何辦法。畢竟皇帝若是怠政,那麼狀告權宦便只能透過奏摺,而那時奏摺又由權宦把持,只要不將狀告自己的奏摺交給皇帝,權宦便可安然無憂。退一步說,即便皇帝聽說了權宦違法之事,但並不相信,又或者是並不理會,那又能怎麼辦?”

“太祖皇帝在宮門立了一面三尺高的鐵碑,鑄有太祖皇帝親筆所寫的八個大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但干政後如何處理卻未曾說明。”

說到這裡,朱棣不由嘆息:後來這塊鐵碑竟然被身為內臣的王振給拆了,簡直是匪夷所思到了極點!明英宗不知是否知道這件事,如果知道,真不知道他怎麼有臉去見明太祖?

“如此一來,這座鐵碑對太監的威懾力便大減。因此,你可進言當今皇上再立一碑:謹奉太祖皇帝遺訓,內臣嬪妃妄行干政者,誅無赦!……”

景秀忍不住打斷朱棣的話。

“這只是比前一塊碑更詳細些,好象沒什麼實質變化吧?”

“我還沒說完呢……在兩碑之間修一個死諫臺,規定言官在死諫臺上以性命為代價指控某宦官,則皇上應不問緣由殺此太監為其殉葬。即便皇上因為喜歡某個宦官而對之特赦,至少也要將之發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