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部分,中國文化的展望,團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是功能的簡化;第三是結構的改變。

中國從前是盛行大家庭制,而且大家庭制一直是被鼓勵著,所謂“鐘鳴鼎食之家”是家庭“興旺”的象徵。如前所述,至於某一家“五代同堂”則被人認為有“好福氣”,並且是羨慕的物件。在農村中,三四十口人的家所在皆是。“人多好種田”。人口眾多的家庭在農村中有聲威。在城市中的官宦人家也講究“大家庭”,人多就有面子。反之,在鄉村中的“單門獨戶”,人丁稀少,便成村眾無意間可憐的物件。在城市中,人口孤單的家庭,則成為可忽略的零頭。然而,逐漸地,支援大家庭的許多基本因子動搖了,於是大家庭建制也不能不跟著動搖。同時,家庭的功能和結構不能不隨著改變了。

中國的家庭一直在實際上是全體主義統治的雛形。家庭成員的經濟問題不成文地得靠家庭來解決。在一家之中,除了家長以外,別的成員如果藏有未經裁可的錢財,就被認為是“私房錢”。如前所述,“私房錢”是不便拿到亮處來的。長哥假若藏有“私房錢”,立即被同儕認為“沒有出息”,因而損害他在同儕或弟兄間的聲威與權威。但是,農村經濟逐漸崩解,家庭在經濟方面所能提供的照顧力也逐漸減弱。家庭在經濟方面所能提供的照顧力逐漸減弱,家庭成員單獨出外謀生的頻率就增加。家庭成員單獨出外謀生的頻率增加,意即家庭細胞分裂的傾向增加。除此以外,“小家庭”和“自由戀愛”的觀念隨著歐風美雨吹進中國。於是,有單獨謀生能力的年青人紛紛脫離大家庭而自行尋覓配偶另組小家庭。中國原有的大家庭是血緣家庭(consanguineous family),而小家庭是配偶家庭(affinal family)。經歷這一歷程,中國的血緣家庭逐漸蛻變為配偶家庭。半個世紀以來大大小小的戰事所造成的強迫播遷,使原有的大家庭無法維持,更加速家庭之瘦化。到了現在,許多所謂的“家庭”,不過是一張床而已。

中國傳統家庭的結構形式、養育方式、人際關係,對於後代的性格形成(personality formation)、行為模式,以及觀念鑄造,都有相當的塑模作用。同一人種材料,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書香子弟”和出身於農家的“農家子弟”在言談舉止以至於想法等等方面頗不相同。中國傳統家庭因此是沿襲文化傳統的火炬。小家庭制興起,勞燕分飛,新人在外築巢而居。於是祖宗代代相傳的傳統觀念及生活方式甚至人際關係對於後代人的影響自然日趨淡薄。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傳統崩解之速與中國舊式家庭制度崩解之速有互為函式的關係。

家庭關係乃一始原關係。如前第四章所述,家庭這一始原關係的特徵乃認同。這種所謂認同,乃家庭成員自發自動地感到他與家庭是一體。從這一感覺出發,他就認為他與他的家庭其他成員休慼相關,禍福與共。“一人有福,帶給滿屋。一人有禍,帶累滿窩。”家中人有榮譽,乃自己有榮譽。家中人受侮辱,乃自己受侮辱。姓張的出個狀元,全宗的人感覺沾到光彩。姓李的出個“敗家子”,全家都覺得丟臉。所以,認同是家庭分子團結的力量。但是,自小家庭制度興起以後,這種力量自然削弱了。當家庭不足以滿足認同的要求時,別的組織可能乘機取而代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 家庭的瘦化(2)

除了“小家庭”制度,經濟結構的變動,以及戰事所造成的強迫播遷以外,新舊家庭最起瓦解作用的行動要算“自由戀愛”。一個銅幣有兩面。認同固然是家庭團結之源;但同時也是家庭不和之源。在新舊過渡時代,照老一輩的人看來,年青男子不肯娶父母之命的女子為妻,那簡直是“忤逆不孝”;年青未婚女子揹著父母與人談戀愛,甚至於結婚,那簡直是“破壞家規”。因此而弄到父子不和、女兒背叛家庭的事,真是層出不窮。這類的“家庭悲劇”,到現在似乎並未寫完。區區自由戀愛問題,照說是青年們各人自己的私事,何以弄得這麼嚴重呢?谷德說:

社會對自由戀愛的控制,其次,我要討論社會控制中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對男女愛情的控制。我們在每一個主要的文明的文學著作中可以看到描寫自由戀愛的事。自由戀愛之侵入家庭,這對於家庭結構是一個威脅。它的威脅之大甚至比性的自由還大。因為自由戀愛危及家庭裡的地位安排之有效功能。……如果愛情之事常常發生於社會中,那末便不能視作一件無關重要的事。因為,愛情會影響到家庭間世系的聯絡,所以也影響到我們所謂的家庭定位及家庭組合這些結構的變數。如果自由戀愛之事隨意侵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其實,我們認識很久了

做白日夢的時候

8010媽媽向前衝

尋找山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