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兩聖論道,天理如刀!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帥帥辛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八章:兩聖論道,天理如刀!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帥帥辛普森,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做怎麼知道做不到!”
朱聖回答。
聞言,蘇長歌頓時語塞。
好傢伙,你這不是一言以蔽之嗎?事在人為,你讓我怎麼接?
這就跟我同你談論一件事情的可行性,中間有哪些弊處,結果你說一句努把力,克服困難,這不就是盲目自信嗎?
也正是因此。
蘇長歌準備換個方向談論。
“行,即便你能做到。”
“可你有無想過,天理是什麼?三綱五常憑什麼被定為天理?”
“聖人之言,亦要結合他們所處的時代,而你所言天理,不過是你以為的罷了,然後便想以此加諸在世間百姓的身上。”
“如此,豈不是以一人之心治世?”
蘇長歌開口。
說實話,提倡道德不是壞事。
弘揚大晉正能量。
可將道德與天理掛鉤,同時以自己的道德作為衡量標準,這就過分了。
就好比三綱五常中的夫為妻綱,不是打拳,而是隨著社會進步,生產力發展,女人自然而然不滿足成為男人的附庸‘物品’。
當然,要是按朱聖這樣走的話。
社會很難進步。
畢竟人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力。
如果人人安分守己,墨守成規,世間將成為一灘死水,思想將被天理禁錮。
也就在蘇長歌說完。
朱聖開口了。
“這便是你剛才提到的第三點。”
“理念之爭。”
朱聖幽幽一嘆,瞥了眼下方百姓和臺上的文武百官、太子趙炆。
“這也是世人產生爭執最主要的原因,就如你我一樣,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千人千義,誰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每個人行事都有自己的道理。”
“你覺得我做得不對,我認為自己在做對的事,這便產生了矛盾。”
“聖人尚且如此,況乎百姓?”
說到這,朱聖繼續開口:“蘇長歌,你可曾讀過墨子的尚同與尚賢?”
“天下大亂,皆因人以己義,攻他人之義,以至於父子兄弟作怨惡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百姓,皆是義不同者為仇寇。”
“也正是這樣,欲使天下大同。”
“必先使天下百姓同義!”
“此義非本聖之義,乃上蒼之義,往來聖賢之義,天下百姓同之則大治。”
話音落下。
蘇長歌陷入了沉默。
沒想到朱聖會說出墨家的道理。
但轉念一想又很正常。
不管這人是朱聖還是董聖,兩人既為聖人,必然通達學問。
而這尚同和尚賢之念,也有一定道理,一個王朝想繁榮興盛,自然要賢者執政,百姓全身心支援,社會各階級同心協力。
說白了就是普世價值觀。
為道德定個底線。
給天下百姓做個參考,一旦行為越過這個底線就是不道德。
不過,眼前的朱聖卻顯得太過激進。
尚同、尚賢的理念沒錯。
可你以儒立教,將天理,也就是將三綱五常那套道德學問作為普世價值。
然後再以此強行否定他人的道義和理念,這就有些不講道理,或許剛開始會有成效,可越到後面就越沉悶,天下再無新意。
也正是因此。
蘇長歌自然要進行反駁。
“我承認。”
“推行普世義理有益於天下。”
“尚同之理無錯。”
“但朱聖你卻不該將它教條化,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是否正確。”
“應該由百姓透過個人獨立思考來進行判斷,而不是一味盲從,你所行之事,乃是以儒教愚民,禁錮百姓思想自由。”
蘇長歌開口。
認可了尚同的理念,但不贊同理學的道德即是天理那套體系。
“那你覺得當如何?”
朱聖此時反問一句。
畢竟挑毛病簡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詳情可以參考御史。
“吾以為,為儒者當引導世人踏上正途,使世人擁有積極的價值觀,能夠獨立思考,道德律己,法律律人,如此即可。”
蘇長歌開口。
聞言,朱聖臉上露出幾分冷笑。
“你這樣要多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