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0章 旅途記事五十六:“塵封的雞肋,現身吧”,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莫扎特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採韻的師生指數提升至3】 緊接著。 【唐採韻的師生指數提升至4】 隨著眼前再次飄起的一行藍色小字飄然而逝,李安眼裡閃過一抹不易察覺到的光。 極快地掃了一眼升級經驗,上午檢視教學點的時候還差三個小時升級,此時只剩一小時。(卷二306) 緊接著又開啟系統教室,全員頭上飄著zZZ,沒有人坐在鋼琴前。 片刻後收回思緒,李安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孩子們身上,“大家記住了嗎?” 孩子們用洪亮的聲音回答他:“記住啦!” 李安點點頭,“好,那我們正式開始下午的課程。” 實際上隨著孩子們搞明白音樂在行進中的強弱概念,李安這堂課的核心內容也基本講完。 剩下的就需要孩子們在未來的音樂學習中多練多思考,去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聽感標準或者說是審美標準。 因為概念是死的,而音樂是活的,同樣一首作品,十名風格不同的演奏家來演奏,會出現十種不同的強弱關係的對照。 一百名演奏家來演奏dore兩個音,只會出現一種音高關係,就是一組大二度音程。 大概這就是強弱在音樂中的極致魅力體現。 掌握了強弱,就能掌握音樂的生命體徵,至少在現在這一階段,李安是這麼認為的,他也透過k414第二樂章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當他在舞臺上以近乎誇張的強弱對比演奏該樂章,得到的掌聲遠遠超乎他上臺前的預想。 去感悟吧,他由衷希望孩子們儘早領會到強弱關係在實際演奏中對於音樂行進所能產生的奧妙。 隨後的半個小時裡,以孩子們都彈過的小步舞曲為例,李安用鋼琴帶著孩子們先透過齊唱、分聲部合唱來初步感受強與弱的對比。 比如在齊唱之前,他先讓孩子們迴歸最初級的樂理知識——4/3拍的強弱規律。 但凡瞭解一點音樂的人都知道,4/3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 以四分音符作為單位拍,每小節有三拍,三拍依次出現的強度是強、弱、弱。 在李安第一次問孩子們的時候,他問: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是什麼? 孩子們用一樣的音量回答他:強弱弱。 他搖頭,緊接著許家興同學用非常誇張的方式再次回答:強!弱。弱。 教室忽得一下安靜下來,所有孩子都看向許家興,就好像許家興犯了什麼錯誤。 “很好。” 許家興用誇張的音量對比直接將強弱弱字面的含義體現,得到了李安的肯定。 沒錯,這就是李安想要的答案。 很多老師在教學階段更注重的是孩子們有沒有記住4/3的強弱概念,而忽視了其實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們以最原始最直接的發聲方式感受什麼是強弱弱。 在一次和陳璇討論中,李安丟擲自己的觀點,卻遭到了陳璇的反對。 陳璇認為這樣會讓孩子們在吹奏的時候有意識地加重強音導致氣息紊亂。 李安反問陳璇:所以只能等到孩子氣息穩定之後才能做加入強弱演奏的變化嗎? 陳璇思考過後發現好像也不是:但是沒有穩定的氣息支撐,孩子做不好強弱弱的處理。 李安繼續反問:什麼是處理好?你那首8/6拍練習曲的強弱關係在你的氣息控制下做到完美了嗎? 陳璇不說話了。 李安接著又問陳璇:如果孩子在學習第一首4/3拍作品一開始,就能帶著強弱弱的意念去演奏,哪怕演奏出誇張的音量對比又能怎麼樣呢? 只要孩子把音吹對,把節奏吹對,強弱誇張一點又有何妨? 他吹成強弱弱錯了嗎? 陳璇點點頭,那一刻她好像醒悟過來一個問題。 縱觀初學音樂,似乎能留給孩子實際感受的想象空間只有強弱對比。 音高是固定的,孩子出錯會被老師說。 節奏是固定的,孩子出錯會被老師說。 只有強弱標準參照強弱,卻又被大多數老師“逼迫”不能“出格”。 或許其中一些老師一個週末要上十節課,心裡只盼著每一個上課的孩子都能“安靜”點,反正孩子已經能在樂理考級的時候回答出4/3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 或許其中一些老師如陳璇,總想著等孩子在某些“所謂技術”穩固之後再加入新的教學元素。 誠然,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但李安還是忍不住想問問一些老師,你們在孩子學習音樂一開始,一遍又一遍向家長學生一遍又一遍強調樂理學習的重要性,就好像家長不給孩子們報樂理課就是罪大惡極,就好像孩子們不學樂理就沒有辦法學音樂,而你們又是在實際教學中幹了什麼呢? 把樂理如同公式一樣複製在學生的腦海中,拿著幾十年前的老教材照本宣科。 就連國內樂理教育的祖師爺李老爺子都曾在一次國內的樂理研討會議上指出他那本教材已經過時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