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3章、打的是民心,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良臣只能無語,但也沒表達反對意見。
朝鮮守軍是經不起一敗,所以從未出城劫寨什麼的。只要明軍不主動進攻,看起來就毫無危險。
但天知道他們會不會突然孤注一擲尋求決戰?
圍三闕一也不是這麼用,只給對方心理壓力吧?
他們的東面暢通無阻,雖然斥候沒見多少增兵而來,但物資不缺的話,就能一直這麼耗下去了。
耗到大雪降了下來,城外紮營的明軍自然難捱一點。
由於這種特別的攻守形勢,在朝鮮守軍偵查不到的漢城西面海邊仁川一帶,此刻卻著實很熱鬧。
仁川以前叫仁州,如今是叫仁川郡。
北洋海師的戰艦如今停泊於此,薛翰用他的艦船和陸戰兵控制著京畿道南面通往漢城的通道,也將仁川牢牢把控著。
如今,仁川海邊的小港口正熱火朝天。
碼頭上,海運局的一個掌櫃正在看著新一批被領到這裡來的人。
他看了看這群驚慌不定的人,看向了通譯:“你對他們說:在這邊做工,工錢每天一結,管一頓飯。港口修成了,以後還有許多工要用。如果有同鄉,回去也可以叫來,不用怕。大明出兵朝鮮,是為了朝鮮百姓免遭兵禍。將來貨船來得更多,這裡活計也更多!”
大明的長期戰略,早已分配給了海運局一個:這裡的商港、軍港,以後也將是海運局在朝鮮方向的吞吐樞紐。
仗雖然還沒打完,但大明已經開始將這裡作為自家地在開始經營。
平安道那邊,龔用卿這段時間一直忙得腳不沾地。
他的所作所為,李一直看在眼裡,心情也越來越複雜。
“今日開始,便趕赴各府督糧!一定要牢記,這第一次至關重要。做好一件事,那就萬民歸心。不必加徵,改用新桿秤和升斗,兵禍之後減半徵收,而且別在斤兩上為難他們。告訴他們,清丈完成之後,明年賦役還要改制,不會比今年更重!那些新糧,今年都不收,讓他們留做種子。有欺壓鄉里的胥吏,看到一個辦一個!別怕沒人幫著做事,拿銀子僱!”
李看著他訓誡那些入朝的年輕官員,心裡想著如今確實不缺銀子。
這段時間以來,龔用卿在這裡斷了太多案、查抄了不少作惡一方的官紳大戶。
朝鮮朝堂權爭了多少年、結黨營私、任人唯親了多少年,地方上就有多少年的橫徵暴斂、苦不堪言。
如今用他們的髒銀來辦事、收買朝鮮民心,大明所需要做的就只是讓這些被派來做官的不借機過分斂財。
他聽說這些年輕官員出發之前,在大明皇帝面前“進學”了數月。
那一定會感覺簡在帝心、身負重任、前途遠大吧?
哪怕龔用卿這個正三品,遇到這個機會之後,這些月裡也不辭勞苦,每到一地都是正義化身的模樣,替百姓做主。
得不到朝鮮本地大族的歸心?
不一樣了,聽說九連城那邊,還有源源不斷的大明人在趕來。
做生意的商人,落魄的讀書人,做工的匠人,想賭一賭命運的普通百姓……
哪怕平安道、黃海道這邊,只有短短几個月,也有一些過去識得一些字、讀了一些書的朝鮮年輕士子,或出身優渥、或落魄不堪,卻都折服於龔用卿的才學和人格之下,彷彿大明已經帶來了真正的仁政和量才為用的機會。
朝鮮過去看似穩固的上下位序和地方治理結構,在大明充足的準備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遼王只用呆在平壤,突然要成為實土國主,他仍舊沒有適應。
但他的母妃毛氏,過去就有過實際打理一個遼藩的經驗。
“如今就是要施恩於民!還有數道沒有平定,你要做的就是多出去走走,安撫子民。”毛氏拎得清,“龔大人是極得力的,政務先請他做主便好。除了多現身,最要辦的莫過於勸學。伱也是在陛下跟前學過的,到成均館講學。眼下朝鮮,就屬讀書人將來必定有用,也最恨這麼多年勳舊外戚亂政,收他們的心!”
“母妃說的是,那我這就去……”
這一代遼王也確實命途不一般。
第七代遼王死得蹊蹺,還捲進了當時的叛亂裡。雖非直接關聯,但朱致格和他弟弟的謀算還是讓朱厚熜大怒。
他被過繼到朱致格名下,由毛氏教養長大,幼年時還活在寄居在他府上一陣的太子伴讀張居正的陰影下。
可他倒不像原本導致遼藩被除國的那個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