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既贏了又輸了,渾身難受!(為盟主SP寶兒姐加更2/2),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道等他們因為“知”的境界不夠就去亂搞、破壞規矩?

重點就在這個一字。

天人合一,你法統無憂、地位尊崇;天下沒個標準、規矩,那就會亂,那你就是《孟子》裡楊廷和沒提到的“四境不治”之主,是可以撤換的,是可能被作為“獨夫民賊”推翻的。

楊廷和自然不是警告,他只是帶著些期待看向朱厚熜:有我大前天跟你說的心學之害,你應該明白了吧?王守仁只說人人都可以透過致良知成為聖人,我告訴你人人心裡雖有天理但更有私慾。

聖人不是那麼容易成的,私慾卻是很容易墮落的。那傢伙一個勁地跟你講上限,但取理學為官學是為了抬高下限啊!

朱厚熜完全看不懂楊廷和的眼神。

如果看懂了,他大概能翻譯出一句話來:陛下,你也不想你的江山天下大亂吧?實際點,咱先顧好眼前,守好下限,別被人人成聖的大餅迷惑了!

可朱厚熜只覺得論講課水平,楊廷和輸不少。

第一回合已經結束。

朱厚熜看不出來眾人認為誰更高明。

而後則是第二回合:自由辯論。

可按照之前設計的流程儀式,這個時候應該先由皇帝發個言,提出一個疑問,同時向兩個“老師”請教,這樣兩個老師才好互相發表看法,在辯論中解答皇帝的疑問。

禮很重要。

皇帝如果不是有疑問,兩個臣子豈能直接開撕?那不也是求名之慾望太強了,做得太低階了嗎?

文華殿中陷入寂靜。

楊廷和的眼神從期待漸漸變得疑惑:是沒聽懂,還是準備故意裝不懂,又或者提出一個刁鑽問題?難道是我拿養心殿做文章、舉為富則不仁的例子刺痛了皇帝的心?

王瓊則很緊張:楊廷和這個老傢伙,這個講章立意很高。他實則根本沒把王守仁當做對手,而是提醒皇帝心學如果成為官學會導致的危害其一。這個危害,可關係到天人合一、天子這個稱呼的象徵意義。

“……二位先生所講,朕細細思之,受益良多。”

朱厚熜也記得這時自己該做什麼,所以先說了句場面話,表示我剛才的沉默不是不懂,而是在思考。

眼神掠過嚴嵩之後,還是從之前向嚴嵩的“請教”中問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問題。

以嚴嵩的貼心和腦子,他講述的看法應該是提出來之後最易燃易爆炸的問題。

“良知難以輕致,人慾難以盡滅。二位先生之法,以朕觀之似乎殊途同歸,本質如一,可兼行否?”

話一出口,大戰立起。

“非也!”

楊廷和立刻鄭重地反駁了:“本質截然不同!致良知之法是未致知而以為可,意未誠心不正則以不修之身行之,則難免家不齊國不治而天下亂。滅人慾之法乃以天理為綱,以禮法為常,未致知者、意未誠者、心未正者亦可明如何修身、如何行事,未臻道境亦不致肆意妄為、禍亂家國。蓋天理不因人心而移動,而人心各異。若兼而行之,存天理滅人慾乎?率性且先行而後致良知乎?各執一詞,則萬民無所適從。”

“予倒不以為然,自可兼行。”

王守仁微笑著進入了狀態,楊廷和微微一愣。

你知道你在說什麼?這怎麼可能兼行?你們心學一脈可是認為心就是天理的!

那還不是我心最大,唯我獨尊?

我跟你是反著來的!

楊廷和立即進入了讓朱厚熜覺得更懵的狀態。

從這一刻開始,他直接開始把本質問題跑出來,這下子什麼理、性、心、氣、欲、善、惡……各種各樣理學心學關於宇宙論與本體論、人性論與心性論、知行觀與修養論、天人觀與境界論的專業詞彙全躥了出來。

很多字朱厚熜聽得懂,但連在一起就不懂了。

做個“學問精深”的皇帝的野心正在搖晃:太難了。

但朱厚熜還真的進入了學習狀態,勉強跟隨著,研究他們的思維。

暫時聽不懂的,回去之後嚴嵩劉龍可以再幫他覆盤、細講。

理學也好心學也好,它們實際上確實是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在哲學思想領域的認識。

在內裡,它反映著這個時代人的三觀。在外表,他也與官學、統治工具密切關聯,是階層流動的重要通道。

楊廷和幾乎是一開始反駁就火力全開,抓住心學更依賴個人天賦和當前境界的短板窮追猛打。

說到底就是怎麼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