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0章、北元之主必須留在這!,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獨石口。”
博迪緊緊捏著拳頭:哪有什麼會突然出現的精銳,這就是事先安排好的圈套!
至少俺答說的會從虞臺嶺一路儘快打穿到龍門衛,在他兩天之內拿下了虞臺嶺和萬全右衛之後就停下了!
博迪並不知道那一千五百人,是原先準備穿越群山、取了張鏜在邊牆外籌集的糧草後去堵截遲滯俺答退路的。
當俺答撤走之後,大明墩哨軍得以立刻撒到邊牆外更遠的地方,找到了他們,下達了新的命令。
“大汗,從邊牆找個地方出去吧!”有部將勸了,“您是大元的主人,不能繼續在這裡!”
此時此刻,北元仍舊沿用著忽必烈制定的國號。所謂蒙古,那也是大元的蒙古汗國。在大元之主的心目中,曾經還有大元的許多個汗國,包括這長城以南的漢人故地。
博迪大聲呵斥:“找到一處邊牆出去,在這裡收穫的奴隸、財貨呢?不是更容易行軍的陌生路線,大軍的安全呢?”
軍隊的數量決定了,從更好斷後、更易行走的老路線出去,才更加快速、安全。
也更符合北元之主的身份。
那樣就是攻破了敵方城堡,滿載而歸,而不是倉皇之下奪路而逃。
“大汗,再猶豫下去就來不及了啊!他們可以在長城上,很快圍滿每一處城牆。漢人就像牛羊,太多了!”
騎兵其實很少在進來的時候就攻堅,基本都是找一處低矮的、殘破的城牆,快速翻越進來。
走的時候同樣如此。
只不過這回不一樣,這一回是博迪處心積慮要提高自己威望的行動。花了這麼多錢,帶了這麼多人,難道堂堂北元之主是來做賊的嗎?
連俺答都是強攻了虞臺嶺、袞必裡克都是攻破了迎恩堡進入大明的。
在歷史上,在此刻的現實中,博迪都比俺答差了一個層次,因此現在正在大汗偶像包袱的重壓下浪費著寶貴的時間。
大明的長城確實有很多地方破破爛爛了,但相比於群山之中的崎嶇小路,這長城此刻發揮起它重要的軍事功能:軍隊調動。
宣府西北面仍舊在加強著防衛,但是李瑾、何全安、嚴春生這些機動力量,從居庸關外延慶州的四海治所甚至薊州的援軍,正沿著長城從東西兩個方向去合圍。
而在燕山西麓的山脈中,則是李全禮、傅鐸統帥的大軍分別從長安所、龍門衛的方向往赤城包圍。
山中的行軍路線更短,但走得要慢很多。
朱厚熜已經到了龍門衛城。想破龍門衛城,要麼破兩道長城,要麼破了張家口堡從長城以南自西而來。
博迪與俺答最初商議的計劃,就是由俺答先攻破宣府北面的這些邊牆寨堡,從西往東攻龍門衛城。而博迪則親率大軍,從燕山西麓夾擊,一舉讓大明喪失對宣府北面邊牆的控制權。
戰略若達成,宣府、大同都必須放棄。右翼離這裡近,會得到實際的利益;博迪除了這一趟出兵劫掠到的利益,也能威望大漲,懾服諸部。
現在俺答已退,龍門衛很安全。
饒是如此,御駕到了龍門衛,傅鐸所部和留下護駕的五千大軍卻不能過於深入了,只是都在龍門衛東面的山中安營紮寨——戰線已經推到距離赤城三十里外的三岔口堡,還在往裡面壓縮。
“朕還以為博迪會奪路而逃。都這種局面了,他為什麼還一定要從龍門所或者獨石口出去?”
從俺答撤走到現在,又是十多天過去了。時間已經來到十一月,各路圍追堵截的軍隊都已到位,現在才當真稱得上水洩不通:再不緊要的邊牆墩臺上,也有超過原先配置的至少二三十人。一旦遇敵,旁邊友軍更能迅速前來增援。
王憲給了他答案:“一旦奪邊牆而出不成,則赤城又先捨棄,人馬都只能困守山上。留在赤城堡雖險,但糧草和此前所劫財貨還可拒堡而守。邊牆以外,則還有汗庭親軍正來援。拼死守住一個月,或有轉機轉敗為勝。若就此北逃,則是大敗已成,北元之主難承其重。”
朱厚熜明白了過來,就像他御駕親征後如果南撤,就已成敗勢一樣。這個道理,對北元之主是一樣的。
這一戰既然開始,總有一邊要輸得比較慘,畢竟都是國主親征。
這一次運氣站在大明這邊,北元之主麾下有個雄心勃勃又雄才大略的俺答。
“除了龍門所外的古北口察哈爾所部援軍,還有援兵來?”朱厚熜算了算,“那至少也要等到中旬以後了吧?”
“陛下,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