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3字頭汽車開發計劃,重生東京黃金時代,安靜的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哪怕是放在後世的天朝,某款車型月銷量過萬,那都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
當然這和某迪全系電動汽車,平均一個月兩三萬的銷量沒法比。
不過那是天朝,這是霓虹啊。
天朝有十幾億的人口,霓虹才一億多,在市場的體量上兩者就不可同日而語。
而對於小日子這豆丁大點的地方,新車型月銷量過萬,那也絕對算得上是大成功了。
白川楓真正驚訝的是現在還不到90年代,霓虹的汽車市場竟然能達到這種程度。
不知道是泡沫的原因,還是因為力獅系列夠優秀。
或者二者皆有,且缺一不可。
畢竟是泡沫時代,人們的購買力爆炸。四五百萬日元的豪華車都跟買菜一樣,甚至貸款的都很少。
見到白川楓驚訝的神情,中村孝雄有些得意的說道。
“白川桑,您可能忘了,從四月一號開始消費稅馬上就要施行了。
不得不說您當初透露的訊息非常準確,我們‘新3字頭汽車開發計劃’也馬上要上線了。”
中村孝雄這麼一提醒,白川楓才恍然想起,鬧得沸沸揚揚的消費稅馬上就要正式和民眾見面。
至於消費稅為什麼會影響汽車銷量,以及‘新3字頭汽車開發計劃’又是什麼?
這就要和霓虹當下的環境放在一起看了。
為什麼定位豪華車型的斯巴魯力獅,能在前三個月就賣出近兩萬臺?
除了引爆眼球的全綵液晶屏,霓虹此時的社會環境也是一大助力。
可以說這是泡沫的力量,但那僅僅是表象。
從87年以來,霓虹的豪華車型銷量就節節走高,但它和飛漲的房價比起來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
85年到89年薪資翻了一倍多,房價漲了6倍多,而東京的地價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嶺之花”。
於是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覺得,“y ho”的夢想恐怕這輩子都要幻滅了。
想想那離譜的房價,他們也就不想存錢買房了,反正看這形勢存也來不及啊。
雖然買房是不可能了,但薪資漲了也是事實。手裡有錢了,自然也就想消費了。
加上此時瘋狂的社會環境,年輕人很快就成為了拉動內需的頭排軍。
吃吃喝喝那只是小打小鬧,看著手裡頗為豐厚的薪資,這時候汽車就進入了年輕人的視線。
房子買不起,但車可以啊。再說了,想當女神的跑腿君,沒有車怎麼能行?
恰巧這時候車價因為市場競爭激烈,一直保持在合理的價位區間。
比如此時爛大街的豐田卡羅拉以及學生向的高爾夫兩廂,它們的價格基本維持在160萬~200萬日元左右浮動。
這個價格對於新入社的職員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半年或者一年的薪資就可以拿下。
而大型商社的職員,入社兩年拿了獎金之後,重新置換更高階的豪華車也就成為了一件普遍的事。
以上種種相較而言,“y car”比“y ho”變得更容易實現。
此外買車也不再是踏入社會的社畜們所獨有的事,在校學生買車的都不在少數,並且非常多。
聽起來似乎很離譜,但這就是現實。
在87年霓虹大眾首先推出了“學生貸款買車計劃”,當時推出的車型是2代高爾夫兩廂旅遊版,標準價188萬日元。
大眾公司以大三學生為目標,在校期間學生每月只需支付1萬円,就可以提車。
尾款從就職後以每月3萬~7萬的額度還款,最高設5年期,利息在25~50區間。
還別說這個計劃非常成功,有很多學生報名,並且基本上都是入社後半年到一年內結清。
個別腦子活絡的學生,在說明會內定期間就把貸款搞定了。
畢竟這時候會社為了搶人,別說送大大小小的禮金了,就連搶著為學生支付貸款的事都時有發生。
一兩百萬日元的貸款換來一位大學生,那太划算了。這點支出,有時候帶幾位內定的學生一晚上就可以消費完。
所以在此時的霓虹,買車真不是一件難事,哪怕你是月收入為零的大學生。
既然開車的人變多了,並且很多還是學生。
那麼以前那些開卡羅拉、高爾夫的人會怎麼想呢?
當然是換車啊,此時的霓虹可是浮誇的很呢。
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