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萬方有罪(4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欲反乎?”
從秦川殿試文章第一段話“直言天下第一事,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開始,便有石破天驚之勢不可止歇。
其後種種內容,撕破梁帝安平盛世的假相,一句“戶戶不安,家家不平”,簡直是一字一耳光扇在梁帝臉上。
如今大膽之舉,簡直是古今未聞。
君臣之綱紀,理學之君臣,到此化為虛無。
及至後來,“陛下之誤多矣”,竟到最後都沒給梁帝半分臉面。如同打腫的臉上,直接又給來了一道崩拳。
梁帝反擊,將大宗伯高震從漩渦中摘出,斷掉秦川唯一的援手,用一種寬宏大度的政治舉措,再次挽回局勢。
數十年帝王權術,不可謂不深。
按理說,這也是梁帝給秦川的一個臺階下。
他饒恕了高震,豈不能輕輕揭過此事?
大臣們心想,到此為止吧。
可是秦川偏不。
一句“陛下欲反乎?”
如刀砍劍劈加諸梁帝身上。
石破天驚的話語,帶來的力道何止千萬鈞。
秦川話語落下,太和殿寂靜得連呼吸聲都顯得格格不入。
咯吱!
眾大臣彷彿聽到什麼東西破碎的聲音。
如果梁帝修道有成,在聽到秦川這一番話時,大抵是道心破碎了。
“陛下之罪,罪在陛下不知己罪。夫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陛下之言,有逆天下人心。陛下之所為,有逆天下人所向。”
“天下人所不欲者。”
“陛下欲反乎?”
這位當今亞聖,用最符合聖道的言語,說出了世間最大逆不道的話。
多少大臣恨不得自己是聾子,是啞巴。
秦川這番話哪裡是砍在梁帝臉門上,更是砍在理學的命門上。
朝堂中何人不是理學之臣。
你以為秦川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語是針對梁帝一人嗎?
絕不。
他揮起屠刀,砍的是皇帝,砍的是諸位公卿大臣。
他要破了理學千年來編織的天道枷鎖。
梁帝聽到秦川那句“陛下欲反乎?”
簡直不敢置信。
他自問一生之中,鬥倒不知多少政敵。吳中四諫,戊午三子,幾任首輔。如今內閣閣臣,文武百官,哪個不是他掌上玩物。
可是他想不到自己,竟會被一個年不過二十的年輕人凌辱。
而且用的是天下大義,堂皇大道羞辱。
難道他真的老了?權威不在?
不,絕不。
“反了!”
梁帝平靜的面容露出猙獰之色,龍眸泛起血紅,面生紅潮,難以遏制。他沒有看向秦川。
因為秦川說出這番石破天驚大逆不道的言語時,竟平靜得可怕。
不是梁帝那種刻意偽裝的平靜,而是無所畏懼的平靜。
道經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秦川彷彿已經超脫生死一般。
唯其置生死於度外,方能有此刻泰然。
他如同一面平靜的鏡子佇立在玉階之下。
梁帝不看向他,正是不想從這面鏡子,看見如今自己丑陋陰暗的面貌。這是他最不肯面對的事實。
“反了!”
無能又狠厲的咆哮,四顧的龍首終於定格在江衝的方向。
“你……你……”
江衝心裡翻起滔天巨浪。
他有意識到自己真的來活了。
這是天崩地裂的大活。
“伱把這個人給我打入天牢。”
沒有問罪,沒有定罪,也無法定罪。
至少此時此刻是不能給秦川定罪的,因為如此短暫的時光,梁帝想不到最合適的罪名。
大逆不道嗎?
欺君嗎?
梁帝知道自己要冷靜。
秦川的身份不是一般人,而是亞聖,一言一行,符合聖道的亞聖。
秦川有罪,豈不是諸子也有罪。
否則為何會百聖齊鳴,以聖道氣息相護持?
梁帝繼承的是祖宗江山,大梁朝的法統。
而秦川身上肩負的是自中古以來,諸子百聖的道統。
千百年來,帝王換過多少?
文動百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