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之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蒸餾酒,大明之縱橫天下,神武之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效麻醉劑乙醚。乙醚廣泛應用於醫藥行業,為病人減輕痛苦,要是自己能夠研製出乙醚的話,不僅能夠提升現在的醫療能力,還會增加一個十分暴利的商品。

麻醉劑在現在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古之名醫治病都離不了麻醉劑。扁鵲用“毒酒”迷人,是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制“麻沸散”更是把麻醉劑向前推進了一步,倍受世人讚賞。

乙醚的製備其實不難,只要有酒精、硫酸、沸石就可以做出來。硫酸是乙醚生產的催化劑,從理論上說會參加化學反應,卻不消耗。實際生產中,硫酸肯定有損耗,只是損耗不大,些許明礬就至少可以做幾十斤濃硫酸,足以生產數百上千斤乙醚了。

用酒精生產乙醚,唯一的難處在於需要高濃度的酒精,最好是接近百分百,要不然會發生岐化反應。要是用市面上的酒,這些酒主要來自於釀酒行業,其濃度不過十幾二十度,若用現在的酒的話,光是這提濃就是一個大麻煩,更別說現在的酒含有很多沉澱物,不利於化學反應。

這就需要把酒精提濃,而劉大匠他們研製出來的蒸餾器就有了作用,能夠得到蒸餾酒。蒸餾酒的濃度頂多七八十度,離所需的濃度需仍有一定差距,不過這並不難解決,只要有沸石就可以。沸石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有了它,把七八十度的幹酒提濃成百分百不成問題。這些條件一具備,乙醚這種高效麻醉劑就可以問世了,病人的痛苦將大為降低。既能夠改善大明的醫療,又能夠賺了錢,正合李毅心意。

“劉大匠,你們製作一些酒給我看看。”李毅叫過劉大匠,吩咐幾句。

劉大匠連忙下去準備。

酒醪裡滲出的酒越來越多,夥計們加了幾桶水下去,這缸酒就暫告一段落,餘下的事情就是等其自然發酵。這一過程非常長,需要三兩天。

學徒們把酒醪包在布里,放在架子上,上面放上青石板,象壓豆腐一樣,酒漿流出來,淌進缸裡,發出嘩嘩的響聲。

旁邊一個大釜器裡放著十幾個酒罈,酒罈外面為水浸住。釜下加柴禾。溫度上升,水正不住冒出水汽。這一步是煮酒,保質所必須進行的步驟,要是沒有這一步,酒就不可能長期存放,更不會有“女兒紅”這樣的名酒了。

壓榨和煮沸留兩個人看著就行了,劉大匠安排兩個學徒留守,帶著其他人去做酒麴。釀酒李毅並不熟悉,對於這些釀酒工藝還是有些好奇,自然是要跟去看個明白。

曲室就在釀酒坊的後面,很快就到了。劉大匠推開門。眾人魚貫而入,剛進門,一股濃烈的黴菌味撲面而來,燻得李毅不住抽動鼻子。

曲室是一間寬大而嚴實的土壞房子,牆上開有窗,窗戶給捂得嚴嚴實實的,光線甚暗。之所以要捂住窗戶,是為了防止空氣流動帶走熱量,因為曲子做好之後要經過長時間的發酵,溫度高的話可以大為縮短時間。提高效率。

要是溫度過高地話。把窗戶開啟,任由空氣流動。帶走部分熱能,這是最原始的溫度調節方法。

室內擺著百多兩百個曲模,長方形狀。旁邊有一個裝滿米粉的大木桶,裡面裝滿了蒸熟的米粉。不等劉大匠吩咐,學徒把酒麴撒在米粉上,撒完酒麴再撒少許香料,拌均勻。

撒入香料是為了增加酒的香味,在是一種古老的方法,就是現在仍在使用。

然後把米粉均勻的撒入曲模,壓緊實。再撒入,再壓緊,如此反覆。直到曲模裝滿,蓋上蓋子。旁邊一個匠人說聲:“踏曲了。”

學徒們就站到蓋子上,雙腳提起放下,放下提曲,好象跳踢踏舞一般,踏在曲模上。

一邊踏一邊數著次數。

之所以要踏曲,是為了把曲子壓緊實,加快發酵速度,訣竅只有一個,就是要把力道使均勻了。古代踏曲非常受重視,一盒曲子需要踏接近兩百下才算完成,遇到大型酒坊,光這踏曲就需要幾十人來完成,每人踏固定的次數,比如每人五下。

現代釀酒企業都用機器操作,不再用人來踏曲,其效率大為提高。

幾個學徒輪流上陣,不住踏動。一輪踏完,接下來繼續踏了一百七八十腳,才把一盒曲子做好,搬到一邊放著。

塊曲的出現是釀酒史上的一件大事,稱得上里程碑。最早釀酒使用地是散曲,所謂散曲就是把曲子拌好,撒在地上,由其自然發酵。這種方法的缺陷非常明顯,一是熱能散失,溫度上不去,發酵的時間特別長,沒有十天半月不可能好。二是有效成份不多,糧食地利用效率不高,很浪費糧食。

西漢有餅曲。把曲子用手捏成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武功秘籍到武俠世界

堅強的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