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之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火炮,大明之縱橫天下,神武之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下來就是製作硫酸了,這件事十分重要,李毅當然要好好看看。
一個匠人把膽礬倒在罐子裡,用手扒平整。拿起蓋子,蓋緊,密閉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不會漏氣,不過仍是不能馬虎,準備工作做到頭裡去,沒有壞處,預防為主嘛!
找來幾塊布片,端來一盆清水,把布片在不裡浸溼,放到蓋子邊緣。即使有三氧化硫滲漏出來,也會給布片上的水溶解,不至於到處都是。還有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打一盆清水來,放在地上。再用磚頭墊起來,讓壺嘴伸進水裡,直到進入水裡四五寸,這才作罷。
硫酸的製造方法很多,用鉛室法生產硫酸,是十八世紀的事。在古代,生產硫酸有兩種方法最為著名,一種是公元八世紀,阿拉伯鍊金家賈比爾把硝石和綠礬放在一起進行蒸餾,得到“礬精”,其實就是硫酸。
在公元七世紀中葉,唐朝煉丹家狐剛子透過灼燒膽礬,得到硫酸。這一方法大致可分成三步,第一步是加熱之後,五水硫酸銅失去結晶水,成為硫酸銅。第二步是硫酸銅分解,生成氧化銅和三氧化硫。第三步就是讓三氧化硫和水接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
分解之後的三氧化硫透過壺嘴進入水裡,就會和水發生化學反應,最終生成硫酸,是以李毅才這麼做。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李毅站在一旁,道:“可以升火了。”
為了有足夠的溫度,用的乃是特質的灶,學徒將柴禾往灶洞裡扔,開始託動風箱。
做硫酸的主要步驟做完,不過還有一些小細節要準備一下。李毅打量一下,火勢不錯,只要溫度一上去,硫酸銅就會分解。
找到一根兩尺長短的木棍,用清水沖洗乾淨,李毅提著木棍回來。三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硫酸,要是不攪動的化就會造成區域性濃度過高,導致反應速度減慢,攪拌就是解決辦法。
劉大匠他們也知道自己這個小恩公什麼都懂,他們好多研究思路和圖紙都是從小恩公那裡來的,所以也就任由小恩公做事,自己脖子伸得老長,盯著罐子。
李毅笑道:“不要盯那裡,要看這裡。”棍子在清水裡輕輕攪動幾下,把棍子靠著盆沿斜放著。
火升起來。溫度開始升高,才開始脫結晶水。
這個時候變化還是小的,所以並不能發現什麼。
溫度上升了之後,硫酸銅應該在分解了,只是量沒有太多。而且,三氧化硫和水反應後生成硫酸,而硫酸無色透明,溶解在水裡,再好的視力也是看不見。
這種灼燒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還要花很多時間,學徒去屋裡搬了椅子出來,大家坐了下來,等待著變化。
“小恩公,水好象變多了。”燒火的學徒觀察力極強,發現了水盆的異樣。
膽礬含有五個結晶水,佔了百分之三十六,經過加熱之後。結晶水分離出來,經過壺嘴進入水盆裡,又重新冷卻下來,這水自然是要增多。
這些學徒都是既有天賦的,觀察力也很敏銳,李毅笑著道:“膽礬本身是白色,因為吸收了水份,這才變成藍色,很好看。加熱之後,水份又變成水汽。混在水盆裡,自然是要多些。”
李毅現在說地膽礬。是指硫酸銅,而不是指完整意義上地膽礬。
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水盆裡的水紋越來越少了。李毅知道差不多了讓學徒退了火。
把磚頭去掉,水盆放在地上。壺嘴一離開水盆,就從裡面噴出難聞的氣味,旁邊圍著的人忙不迭捂住鼻子。
端著水盆,李毅徑直朝屋裡行去。旁邊的學徒連忙跟了過去,想瞧個究竟。李毅把盆子放在桌子上,抓了點純鹼來,把純鹼放在碗裡,舀了點溶液倒在碗裡。碗裡立時冒出氣泡,好象魚兒吐出的水泡一樣,煞是好看。
對於後世來說,這算不得什麼。對於這個時代盛行鬼神來說,碗裡什麼也沒有,卻能冒出氣泡,那可是很神奇地事情,所有人都瞧著碗裡,連眼睛都不轉動一下,臉上定滿了驚詫。
這是純鹼遇到硫酸要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就會出現氣泡。
沒有基礎化學的學習,李毅說這些他們也聽不懂,所以接下來學堂裡應該需要引進一些自然學科了。
脫水性是硫酸的主要特性之一。濃硫酸沾在紙上,或著布片上,就會發黃,好象枯萎的樹葉。
濃硫酸還需要提純,有一種辦法,就是直接加熱法。硫酸地沸點高。水份蒸發了硫酸還不會蒸發,只需加熱濃度就會提上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