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之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火炮,大明之縱橫天下,神武之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這種辦法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水份蒸發會帶走硫酸,造成損失。現在的硫酸對於李毅說來說很金貴,寧願多花點時間也不願損失硫酸。再說了,現在的硫酸濃度連百分之十都不到。用加熱法的話,損失會非常大。這種損失不是現在能承受的,選擇沸石雖然費事,收益卻大。
讓學徒拿了幾塊沸石出來,放到灶洞裡去燒。把剛才那個碗清洗乾淨,舀了小半碗硫酸。只是做個試驗,要不了多少。用不著把全部濃度都提上去。再說了。這稀硫酸還可以再用,多次做下來其濃度自然會高很多。到那時再來提濃就省事多了。
灶洞裡地炭火還很旺,沸石扔進去,只一會兒功夫就發出嗤嗤地響聲,水泡在沸石上翻滾,煞是好看,很是吸引人。
製作了濃硫酸,李毅搬來容器,用布片擦拭乾淨,把濃硫酸倒在瓷器裡。擰緊蓋子,再用黃蠟把接合處一抹,氣密性問題就解決了,不用怕硫酸再吸收水份。
這容器是安新專門製作的瓷器,耐腐蝕性好。蓋子上有螺紋,使得氣密性大為提高,再抹上黃蠟,無論如何是不會有水份進去了。幸得李毅用螺紋把瓷器進行了小小的改進,要不然即使做出濃硫酸,在沒有玻璃容器的情況下,真沒有東西貯存。
眼下玻璃十分珍貴,還不能被用來製作玻璃瓶。
有沸石,有濃硫酸,做乙醚也就很簡單了,李毅讓工匠們自行研究,自己則就離開了。
他在劉大匠的陪同下到了軍械所。
最近生鐵陸續的勻進安新,補足了安新之前的用鐵困難,所以一些火器的研製和製造已經慢慢展開,步入正軌。
眼下軍械所製作的是仿製的紅夷六磅炮,這些紅夷炮乃是朝廷的制式火炮,京城和天津的好多火炮廠都能夠製作,李毅花重金抄錄了圖紙,安新你的工匠經過幾個月的研究製作,鑄成的幾門火炮。
如今安新的火炮並不多,現共有三門紅夷大炮,在李毅看來遠遠不夠。
民營如今有六百多人,這些人都是李毅準備的熱武器部隊,他們完全能夠武裝至少二十門火炮。
如今人人都知道明朝火炮是從西夷引進來的,但是明朝的火器製造技術還是比西夷先進的。不說明朝,就是後金也懂得了失蠟法鑄造火炮,並對火炮不同位置退火處理,所鑄火炮效能已超過此時的西洋火炮。
當然,這些技術都是一些漢人工匠傳過去的。
失蠟法在這個時代已經很先進了,但是在李毅看來還是有著諸多的缺點,所以安新所用的是更加先進的鐵模法,決對領先世界潮流。
不錯,這鐵模鑄炮法乃是清時一個叫龔振麟的人發明的,工藝簡單,降低成本,還不受氣候影響。如果用熟鐵打造代替生鐵鑄造,還可解決蜂窩澀體的問題。
這當然是非常優良的技術,要知道歐洲,火炮鑄造從十六世紀一直到鴉片戰爭前,都是採用泥範整體模鑄法,或是失蠟法。只有鴉片戰爭後,才採用車床切削鑄造法。
而且這泥模法與失蠟法,鑄炮時間都需要一個月到三個月,失蠟法雖不受季節影響,但每門炮所需時間也要兩、三個月。而且成功率都不怎麼高,每鑄十門炮,合格率只得二、三成。
鐵模鑄炮法合格率可高達五成,鑄造一門炮,需要時間還不到一個月,四季都可以進行。
李毅進入軍械所的一個製造間,屋舍內熱氣逼人,鐵漿飛漲,所有的工匠都忙忙碌碌著。
主持火炮製作的是一個西北的老工匠,他技術其實並不是很高,但是見多識廣,指點能力1很強,對於火器的研發有著極大的幫助。
這老工匠已經有五十多歲,見到李毅到來,連忙就要跪地叩頭,李毅上前扶起他,這次沒有受了這一拜。
沒辦法,工匠地位低賤,生活又苦,這些老輩的人卑躬屈膝討生活,已經習慣了。
“小恩公,這個月結束,我們就能鑄成紅夷大銃五門,裝填三斤重炮子。有了鐵模法鑄炮,制炮的成功率大增,下個月還會有十門火炮……”
老工匠帶李毅巡視情況,一邊向李毅介紹火炮製作的情況。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