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一零章 巡查河北,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翌日朝會,楊廣宣佈了大索貌閱的事情。
大索貌閱,堪稱大隋最大規模的地方巡查,而且巡察使也都是中樞大老級別的官員來擔任,官越高,下面的人也會憷你點,官太小了,底下是不會把你當回事的。
楊廣的話剛一丟擲,下面的人一個比一個臉色難看,因為這種巡查,就是衝著他們去的。
但他們也心存僥倖,因為每一次的大索貌閱,不是巡查整個天下,而是某一個地方。
開皇年間的巡查力度不大,是因為楊堅不願意把人得罪的太厲害,而且國庫也一直充盈,所以沒必要手段太狠。
今時不同往日,國庫現在沒錢了,洛陽又一口氣修了好幾座大倉,皇帝還打算裝滿呢,所以很多人以為,楊廣的大索貌閱,就是下去給國庫找錢去的。
那麼最大可能巡查的,就是巴蜀和荊州,一般不會去西南和嶺南,因為這兩個地方,你一查,它就造反。
朝堂中的官員,七成來自關中,所以他們最怕的,就是在關中巡查。
於是李渾先站出來道:“陛下既然有意派遣巡察使,臣以為巴蜀最宜,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巴蜀豪族家有鹽銅之利,戶專山川之材,連年以來,賦稅卻為天下最少,這個地方早該查了。”
他說的沒錯,四川這個地方非常特殊,問題的複雜程度不比嶺南差多少。
巴蜀之地,天府之國,地方豪族的形成,是在秦朝時期,主要是秦滅六國之後,六國的遺族、豪民、商賈、屯戶移民過來逐漸發展而成。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集宗族、權力、財富、文化為一體的典型豪族特徵,但是比起中原氏族還是差了一大截,因為他們有地域侷限性。
大隋立國之後,楊堅仍然延續南北朝時期的傳統,對巴蜀地區施行“迴避”政策。
這個迴避政策的意思,就是朝廷用人,不用巴蜀人,即使地方官員任命,他們的左官吏員,也不用巴蜀人,算是徹底堵死巴蜀豪族的上升通道,為的就是瓦解地方勢力。
完全插手不進政治體系,巴蜀本地豪族也在日益沒落下去,尤其是蜀王楊秀坐鎮之後,更是大開殺戒,誰不聽話,就幹誰,整整二十年,把個巴蜀地區治的是服服帖帖的。
但是,人家這個服也是表面上服,心裡還是不服的,所以就導致大隋的賦稅政策在這種區域性大族掌控的地方,完全施展不開。
別的地方收上來的賦稅一年比一年多,這裡自從楊秀被廢之後,一年比一年少。
對於李渾的觀點,裴矩不怎麼認同,站出來道:“巴蜀情況複雜,想要改善非一日之功,還需從長計議,臣以為此番巡查,以荊州為宜。”
以裴矩的精明,都沒有想到楊廣想巡查河北。
這很正常,河北都成了那副樣子了,正處於恢復階段,查什麼查啊?就不怕再冒出幾個高應年?
楊廣卻是又將話題扯回到了巴蜀,皺眉道:
“巴蜀之疾,一直為朕所憂,朕不欲再封總管,可是長此以往,巴蜀氏族只怕會越來越放肆。”
早在開皇年間,楊堅就說過一句話:巴、蜀險阻,人好為亂。
意思這個地方路不好走,本地人還喜歡搞事情。
於是楊堅直接把關中通往巴蜀的官道,劍閣道給毀了,另外開闢一條更好走的道路,方便控制巴蜀。
歷史上,因為巴蜀地區的郡縣主官都是些不入流的人物,沒權還沒兵,使得本地豪族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與朝廷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和平關係,所以才有“隋末劍南獨無盜寇”一說,也就是隋末大亂鬥,這地方壓根沒參與。
楊銘也認為,當下最好的辦法,其實還是穩住巴蜀,想要解決遺留千年的巴蜀地方豪族問題,絕非一日之功。
最好的辦法,還是派一位鴿派大老坐鎮巴蜀,與地方豪族溝通來解決賦稅問題,但是楊廣明擺著不願意派這種封疆大吏,所以暫時無解。
蘇威站出來,道:“巴蜀賦稅問題,需要能臣賢吏方能有所改善,不宜以強硬之姿,壓制當地,臣以為,還是再設總管為宜。”
牛弘也贊成道:“眼看著巴蜀的賦稅一年比一年少,再這麼下去,恐成頑疾,臣以為總管一職,宜早不宜遲。”
楊廣有點猶豫了,以他的角度來說,肯定不願意在巴蜀放一個區域性的大總管,這對皇權是一種挑戰。
當年楊堅沒有這個顧慮,是因為人家放的是親兒子,但是楊廣眼下,一個兒子廢了,一個兒子是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