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一九章 沒錯,是我把你賣了,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突厥到底有多少兵馬,六十萬?還是小於或者大於,其實大隋心裡也沒有個準數。
出征之前派出去的無數細探,帶回來的答案,是約摸六十萬,可賀敦義成公主,說是控弦百萬。
那麼該聽誰的,這就不好分辨了,細探帶回來的情報,真實性應該沒問題,但突厥可賀敦,是有權利參與兵事的,人家的話按理說,也是可信的,畢竟是自己人。
但是不管六十萬還是一百萬,在楊廣眼裡都一樣,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智,大隋這次出征的大軍,除了來護兒那邊,其它屬於絕對的精銳了。
都斤山往南二百里的戈壁荒野,一支突厥大軍出現在遠方落日的天際線上,因為對方是居高臨下,所以宇文述無法判斷對方有多少人,但是人家對他的兵力是一目瞭然的。
宇文述已經紮寨了,這是他最後一次紮寨,休整一晚後,大軍就會全力往北,主動尋找決戰之機。
“日頭將落,陽氣下走,現在是北風,風助其勢,不宜接戰,”楊約策馬站在宇文述身旁,淡淡道。
其實他們倆都在大營裡面,看遠處還是看的清楚的,但是坐在馬背上的話,更清楚。
突厥這個地方呢,白天刮南風,傍晚刮北風,晚上是東西南北風亂刮,反正風是不停的,楊約覺得,敵軍眼下處於上風位置,自己這邊不宜接戰,敵若來攻,當以營寨拒之。
像這種地方,你必須注意風向,兩軍對壘亦或是兩人拼鬥,上風下風代表優勢略勢,就是這麼來的,可見風向在古代行軍之時,是如何重要。
“如果以火攻呢?”魚俱羅皺眉道:“還是需要派出一支步軍於營外結陣,以防敵軍靠近我營寨放火,否則就是火燒連營之勢。”
宇文述笑道:“大營外圍有三道壕溝,如今又臨近傍晚,他們應該不會過來,也過不來。”
對於他這樣經驗豐富的統帥,紮營的時候早就安排好了,麾下二十萬主力,分作六個大營,各為呼應,外圍有壕溝,陷阱、鐵蒺藜,攔馬牆,防的就是突厥夜襲。
大隋這邊,什麼地方撒了多少鐵蒺藜,那都是有數的,誰負責灑的,等到大軍開拔之前,誰負責收回來。
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突厥人是不清楚的。
而突厥跟大隋打了這麼多年,自然也知道隋軍的手段,所以也不敢冒失來攻。
雙方直線距離也就是七八里地,卻是誰也沒有動。
“通知史祥、蕭君、辛世雄,獨孤盛、屈突通、薛世雄提高警戒,沒有我的將令,不得妄動,”宇文述下令道。
魚俱羅點了點頭:“往東六十里,就是來護兒的大軍,他的意思是,由他來牽扯外圍敵軍,我們和於仲文直撲牙帳。”
“最好還是不要,”楊約皺眉道:“他手下那都是什麼啊?一旦潰散,於我大不利,穩妥起見,還是做個策應收尾的吧,南方兵,靠不住的。”
宇文述對此深有體會,點頭道:“榮公治軍雖嚴,但這一次確實是倉促了,募兵到現在也就幾個月,沒有練兵時間,麾下十個鷹揚郎將聽都沒聽過,指望他們,恐怕還會連累咱們。”
“那他們白來了?”魚俱羅笑道。
楊約哈哈一笑:“他們啊,不動手比動手的作用要大,不過來護兒肯定是不甘心做個旁觀者,還是得給他找個事啊。”
也就是楊約敢這麼說來護兒了,主要是輩分高,來護兒以前跟著楊素在江南平叛,楊約當時就在,他在軍中,一直都是楊素之下第一人。
但是他不敢這麼說裴矩,因為裴矩是他的老上司,開皇年間,裴矩是內史令,他是內史侍郎。
宇文述沉思片刻,道:“我好像管不了來護兒吧?”
魚俱羅撇了撇嘴:“名義上可以,實質上,應該是管不了的。”
宇文述笑道:“那我還真不敢命令人家。”
東中西三路大軍,三個大總管,名義上以宇文述為大,他是中軍主力,還是三公之中的司空,但這次不是還有個行軍大元帥楊廣同志嘛,所以他們仨,是平級的,可以提意見,但不能下命令,來護兒和裴矩,你敢命令人家倆?
楊約突然轉移話題,道:“昨晚從許公帳裡出來的那個長髯客,是突厥人吧?”
宇文述嘴角微動,你特麼在監視我?
只見他點頭道:“是我安排在突厥的細作,正要跟你們說這件事,草原十八部,老三阿史那咄苾的東方四部,不在牙帳周邊,你說他們會在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