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紅色管理:向中國共產黨學管理,京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具體工作,落實下去,產生預期的效果。
抗日戰爭時期,一九三七年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即依靠人民,堅持游擊戰,創立敵後根據地,鉗制與消滅敵人,配合友軍作戰,儲存與擴大紅軍。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八路軍和新四軍先後挺進敵後,創立敵後根據地。一一五師主力在聶榮臻的領導下,建立晉察冀根據地;一二零師在賀龍、關嚮應等率領下建立晉西北根據地;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宋任窮的率領下建立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另外在晉西南、山東、華中等地區都建立了根據地。正是由於這些領導幹部對路線的深刻把握才使得黨制定的抗戰路線能夠得到落實,從而保證了抗戰勝利。
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提出的一個符合國內外形勢的優秀戰略,好比企業根據市場競爭情況,產品生命週期提出的一個適時的發展戰略。要將這個戰略推行下去,就要求執行層理解這個戰略,並接受這個戰略。
為了推行這個戰略,中共中央在馮家村召開的是一個政治局擴大會議,目的就是讓聶榮臻、賀龍、關嚮應、劉伯承、鄧小平、宋任窮他們這些幹部參加會議來討論戰略,讓他們深刻地理解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戰略。由於建立抗日根據地是當時聯合抗戰的需要,符合國內外形勢,同時是發展紅色政權的需要,符合聶榮臻、賀龍、關嚮應、劉伯承、鄧小平、宋任窮他們所領導的紅色區域的形勢,因而戰略能夠得到他們的認同,保持了戰略決策層與戰略執行層的高度一致。正因為幹部管理在戰略執行的關鍵環節上得到落實,根據地建設戰略推行才能在敵後地區遍地開花。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1947年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制定了新的戰略任務,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變內線作戰為外線作戰。根據中共中央毛澤東的部署,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相繼由內線向外線,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
1947年6月劉鄧大軍四個縱隊12萬餘人于山東省的臨濮集至張秋鎮150公里的地段上一舉突破黃河天險,發動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魯西南戰役勝利後,劉鄧大軍在友軍的配合下,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完成了一次無後方依託,以長驅直進插入敵人戰略縱深為特點的行動並初步完成了大別山區的戰略展開。
8月,陳謝大軍在晉南、豫北交界處南渡黃河,縱橫河南、陝西,建立了39個縣的民主政權,完成了在豫陝鄂地區的戰略展開。
9月,陳粟大軍進入豫皖蘇平原,實行分散作戰,到11月中旬建立起25個民主政權,擴大了豫皖蘇解放區,並完成了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展開。
至此,三路大軍馳騁中原,呈品字形插入國民黨統治心臟,直接威脅南京和武漢,為戰略決戰以至整個全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解放戰爭的戰略大反攻,是中共中央、毛澤東提出的符合當時戰爭形勢的軍事戰略,而劉鄧大軍、陳謝大軍這一批幹部正是實現這個軍事戰略的關鍵,是執行黨的路線的關鍵。實際上,幹部同時具備了高層的戰略理念、中層的執行能力和基層的實幹精神。因此,對企業來說,幹部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可以說,抓住了幹部核心也就抓住了企業運作的核心,也就掌控住了企業的命運。幹部的執行力體現為一種總攬全域性、深謀遠慮的業務洞察力;一種雷厲風行、快速行動的管理風格;一種勇於挑重擔、敢於承擔風險的工作作風。
企業的幹部管理在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中經歷了兩個階段:人才管理階段;戰略人才管理階段。這兩個階段的區分標準,由幹部管理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變化所反應出來。幹部管理由普通的人才管理,轉向一種具有戰略意義、具有戰略地位的管理,是幹部管理在整個管理體系中地位的提高。將幹部管理提升到路線執行高度進行考慮,可謂是共產黨幹部管理的一個大膽的創舉,更是對現有的企業管理理論和體系的一個重大突破,打破了企業幹部管理理論中僅僅是限於管理“人”的思想,而提高到了一個管理“路線執行”的思想高度。共產黨的幹部管理從實踐上可以說是深化到了現在的企業管理所望塵莫及的地步,只是共產黨的這種幹部管理實踐沒有理論化、形式化、書面化,而是種“大道無形”的施用,這是令現代管理學體系汗顏的,也正是我們所要挖掘和錘鍊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一章 幹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