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6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兄之請,敢不奉從。”
僕役端上酒菜,武承嗣揮了一下手,讓僕役下去,舉起酒杯,與武三思對碰了一下。
喝完後,武三思說道:“大兄,太子今天終於登基,一登基弄出如此的聲勢,弟擔憂啊。”
“三弟,勿要有這樣想法,看到沒有?從賀蘭敏之到許敬宗、雍王、明崇儼,如今是什麼下場?”
“所以我才更擔心,陛下對我們武家不善啊。”
這一句話說中了武承嗣的內心,鬱悶地喝了一杯酒道:“我們終歸是外威。陛下還多少講一些道理,看一看雍王,是如何看待我們武家的?”
武三思皺了一下眉頭,不大同意,道:“大兄,非是如此,只是陛下手段更高超……”
“即使是,又如何?太上皇已老,再說,你我大人(指父親)當年對太后又不善,能從嶺南遷回來,得享這份魯貴,已是不易喝酒喝酒……”,又喝了一杯。
今天他也在朝堂之上,聽得很仔細。機會還是有的,李威多條建議,比如對科舉進行改革,廣用寒門人士,甚至吞併田地嚴重,都隱隱地隱射了世家豪門。
在唐朝,這些世家代表著是清名,是輿論,是影響力。就是皇帝下詔,五姓七家的各支脈家主們,也未必前來兩京拜見。傲到這種地步,但人家確實有傲的本錢。
就象自己姑母,敢殺蕭淑妃,敢殺王皇后,可敢不敢動蘭陵蕭家與太原王家?更不要說清河博陵二崔、隴西趙州二李、范陽盧與蒙陽鄭。
新皇帝矛頭隱射,倒是一個機會。然而這個新皇帝進退有據,誰能蝙動這些名門世家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皇帝?舉國也沒有一個人能有這個能力。再說對抗的結果,對武家有沒有好處?
“大兄,還是太后啊,你想一想,這一次皇帝即位,有沒有除投過什麼官職?”
“這是為了平衡。”武承嗣想都沒有想,就答道。
皇帝在朝中影響力不小,再升遷親信進入朝堂,不說太后,就是太上皇也不大放心,也會升遷一批大臣進入朝堂掣肘。況且他們手握中三品以上官員的除授。
“不是啊,大兄,再想一想,有一些人沒有授啊。【】”
“你指魏元忠他們?這些人遲早陛下會授的,但此時不宜,要過一段時間,一授,還有一些交易。”
這個交易用得很粗俗,但確實是這個理兒。嗯撥魏元忠他們回來,李威必須讓出一部分利益給父母。
“不是他們。”
“是誰?”
“東宮啊。”
“東宮也不好授,太上皇還在人間,皇宮多有嬪妃,若置皇后貴妃,後宮嬪妃如何自處?”
“不是她們,是太子妃與兩位良姐的兄長。”
韋月有兩個哥哥,父親正是壯年時候,裴雨荷有父親,還有四個哥哥,就是楊敏父親過世,還有一個哥哥在世間,立授皇宮,不會。可至少太子登基,新的外戚又有了,這些外戚要授一些官勳,嚴格來說,不僅是這三人,包括徐儷與江碧兒的親人,也要授了些薄爵與薄職,上官婉兒與秋惹秋好,那就算了,成了孤家寡人,不大好授。野辭明月同樣不好授,畢竟是一個党項人,登基這一天授會有爭議。
可一個不授,也是不對的。
“是啊,你是說太后對皇帝還有猜疑?”
論資質,武承嗣比武三思要笨得多,而且十分矯躁自大,實際上這一條,李威與秋仁杰他們早反應過來。但是不急,地位還沒有穩定下來,一旦穩定,幾年後再授不遲。
“肯定是的。”
“可那又如何,難道你不知道,這一次太后讓陛下登基,正是吃了陛下的虧,才妥協的。”
“大兄,你低估了太后,請聽我扣……”附在他耳邊說了很久。
武承嗣聽完後遲疑地道:“倒是好主意,我還是很擔心。真不行,那一天,我抽空看看太后的意思。”
“請示太后可以,這也走向陛下問好,大兄何必猶豫不決?”
“不急,不急,吃酒口……”
但武承嗣已經意動。
李威下朝後回到東宮,很忙際。
首先下令遣散宮娥,在洛陽讓她們家人來接回去。這個倒不用他親手處理,動一下嘴皮子就可以了。然後又將自己帶來的五百侍衛解散,不是真解散,是打散了,整編到羽林軍中。不然就是母親也不大放心。
然後政事堂與門下省將奏摺就送過來了。
奏摺也分成兩部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