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生死之戰,風雅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辛苦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賣水二十年,宗慶後一年中有兩百天在全國各地奔波,收集市場一線的資訊。他巡查市場,曾創過十幾天走遍大半個中國的記錄。娃哈哈的今天是宗慶後用腳走出來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十年:達娃恩怨(3)
宗慶後給公眾的印象也是特徵鮮明的:穿西裝配布鞋,為人“強勢”,不會作秀。宗慶後西裝布鞋的打扮是偶然被記者拍到的,卻一下子成了媒體最愛引用的八卦故事。在媒體當面問宗慶後的感想時,宗慶後“強勢”地說:“誰規定西裝就是正裝?”而記者與宗慶後告別時,低頭會發現他穿了一雙拖鞋。
就是這個有靈性而且嫻熟的娃哈哈老總,造就了娃哈哈的傳奇:短短數年,娃哈哈已躋身行業龍頭企業之列。
合資:控制權之爭
娃哈哈引來了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合資夥伴的青睞。大型跨國公司併購的原則是“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娃哈哈正是業內當之無愧的老大。
而宗慶後也希望與外資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學習先進管理經驗。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1996年,法國達能集團與娃哈哈成立合資企業,達能控股51%。
娃哈哈開始了與達能的合作,宗慶後卻逐漸感到煩心。
合資之後,作為中方經理人的宗慶後是不被信任的。在日常經營中,超過一萬元的用項,宗慶後就須向董事會打可行性報告。
宗慶後辦企業,要“響應國家號召”,“到西部去”,到了當地先找政府,政府支援娃哈哈設立企業,招用職工,利用當地資源,或者把當地的特產賣到全國,或者就地設立飲料企業銷售娃哈哈產品。這種經營活動的真意是利用“政策走向”的意思;但達能完全不懂中國的政治語言,不懂政府鼓勵“貢獻”就是“政策扶持”,一聽是“扶貧、支援”,達能心想肯定是虧本的買賣,不幹。
做生產計劃,雙方的策略又出現分歧。宗慶後想上馬碳酸飲料,達能不同意;宗慶後想上新生產線,達能討論了一陣不投了;宗慶後說投資建幾間原料廠吧,達能董事會說紐西蘭會建的,紐西蘭成本低,兩三年以後買他們的原料最合適……達能與宗慶後這段合作像極了大話西遊裡的唐僧與孫悟空,長期鬥爭,有“罄竹難書”的意思。
但是企業經營怎麼能等得起董事會曠日持久的討論啊?宗慶後的個性更是不可能吃這一套。
於是幾個回合下來,達能發現宗慶後不再那麼勤地給董事會打報告了;董事會探聽了一下,發現宗慶後在張羅非常可樂的專案。
董事會是不同意娃哈哈做非常可樂的,理由是生產碳酸飲料有損娃哈哈的健康形象;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場上存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巨頭,怎麼可能會有中國人生產的“可樂”站的住腳呢?簡直是開玩笑。
宗慶後通知達能董事會說:我堅持要做,我堅持要投資。
錢從哪兒來?咦,宗慶後竟然自己投錢做!
達娃合資,達能收購了娃哈哈九間廠裡的四間;還有五間廠是娃哈哈集團自己的,但是《合資合同》里約定娃哈哈集團不得從事與合資公司相競爭的業務——也就是說,不經達能許可,這五間廠生產經營飲料業務是違約的。
宗慶後鋌而走險利用非合資公司經營,不但不顧達能董事會的看法,不顧可能違約的風險,而且自行投入,負擔全部的風險。
達能的高管交頭接耳一番,最後決定道:隨他去吧。
達能是佔主動的,因為大不了免掉宗慶後,收回經營權罷了;甚至可以借娃哈哈中方違約事宜,協商取得合資公司更大的權益。
沒想到僅僅在半年後,非常可樂賺了。
這個時候年底到了,達能看看自己的財務報表,發現達能中國往總部方面報業績時,不是十分拿得出手。
十年:達娃恩怨(4)
宗慶後非常爽快,說:“我們中方只不過是在經營戰略上與貴方有些分歧,所以我們就自行作主了;本來合資時也講好的嘛,外方不干預經營,我應該說了算,對不對?現在掙了錢當然是大家的,貴方現在可以投資入股,參與進來分利潤。”
達能非常高興,從此以後不再插手經營事務,宗慶後終於得以從“鬥爭”中緩了一口氣。
宗慶後曾經把合資的十年總結為達能一步步放棄經營權、轉攻資本市場的過程。達能轉變的原因是無法理解中國市場,尤其是二線城市與農村市場。
煩惱:互利合作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