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章大興江淮,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安二十二年,九月。時間荏苒,轉瞬即逝。
劉備率軍回國不久,約過了月餘。在霍峻督治下,瘧疾已在江北消散。
六千八百多名身患瘧疾軍士,各營喪生六千六百餘眾,加上北伐折損的兵將,及那魯肅、習禎二人。瘧疾大疫導致的損失,堪比一次大敗。
其間並非沒有康復者,在黃花篙與各醫師的竭力搶救下,僥倖得生者不過百來號人。然縱是治癒,瘧疾也會時常發作,長期伴隨著他們,已是不便行軍打仗。
這近兩百來號人,在霍峻的批覆下,直接從軍隊退役,恢復民籍,遷家小至江北,轉為初復鄉亭上的官吏,減免賦稅五年。
以退伍兵下基層,則是霍峻在光復江淮以來長期的執政措施。
江淮凋敝,少有百姓居住,常年戰亂之下,缺少地方體系。故而不論是北遷的江左百姓,亦或是南遷的徐淮百姓,為了更好的掌控他們,將其安置於當地,讓受傷將士下基層,則是順理成章之事。
今下北伐,雖戰果不豐,但也實打實南遷了三千戶百姓,俘虜朱光與孫觀帳下將士,合有近萬人。尤其是淮陰,城中百姓男女有萬餘之眾。一番統計下來,此次北伐掠民多達三萬多人。
三萬餘人多也不多,少也不少,恰好一個小郡的人口。
在霍峻請示下,劉備批覆了實設臨淮郡的建議,以淮陰、鍾離、盱臺、高山、東成五縣為臨淮郡,治淮陰。由昭武將軍高翔,出任臨淮太守。
今時江淮地區,已有廬江、九江、廣陵、臨淮四郡。
徐盛遷徵虜將軍,遙領譙郡太守,暫治鍾離;之前任下邳太守的昌豨則是遙領為豫州刺史,仍在江北的江都屯兵治農。
霍峻官職不變,為了更好節制昌豨,則在江淮都督的基礎上,兼領徐豫二州軍事。
龐統將文書遞上去,說道:“今被俘虜曹軍士卒多有六七千人之眾,據都督先前之令,統已命人將其安置於高山、東成、歷陽、堂邑四縣。然被俘軍士家眷皆在北地,多是單身之人,非是長久之計。”
霍峻瀏覽文書上的內容,說道:“士元所憂有理,江淮寡有人煙,欲留北人之心,非分田定居可安齊心,思鄉之下,恐多有北卒逃亡。”
龐統沉吟少許,說道:“統以為可行連坐之法,以二男為一戶,五、十戶為伍什,凡是有逃者,當連坐餘者。且派人向南募適齡之女子,以婚配北人,恩威並下,可漸收其心爾!”
“不可!”
霍峻搖了搖頭,說道:“以恩待北人,何以待南人?”
“都督不是欲留北人於江淮,以充實江淮之凋敝?今不婚之,令其成家,恐多生離散之心。”龐統疑惑道。
按照古代的戰爭規則,被俘計程車卒常會淪落為奴隸,被己方君主分配於屬下將士。將士在外作戰,奴隸在內耕作,保證農時不誤。
然霍峻坐鎮江淮以來,則是不願採取這種制度,而是希望將俘虜軍士就地編戶齊民,以來充實江淮稀少的人口。故而在徵求過劉備的建議後,霍峻將六、七千魏卒留在江淮。
霍峻將文書放在案几上,說道:“何不效曹操帳下屯戶待之?”
“曹操起兵中原,時糧少緊缺,聚民為屯,五五分成。雖鄉民惡其政,或有逃亡者,然此法或有可取之處。今將北人軍士轉為屯戶,聚營勞作,五五而分,可讓江淮充裕爾!”
說著,霍峻從榻上起身,說道:“江淮與各州郡不同,其之所急,唯農與戰。農事昌達則江淮富庶,江淮富則兵強。兵強則可勝敵,故農者為江淮之本,於兵戈之前。”
“今下我欲於江淮大興農事,廣開農田,積蓄糧草。時江淮富強之時,則無畏北之中原。”
治理江淮可是與尋常內地州郡不同,尋常內地州郡對於糧草的急需不大,且無外患,可以緩緩治理。
江淮則是不同,今時南漢與北魏隔淮水對峙,淮水以北就是青、徐、兗、豫四州,淮南以南唯江淮與揚州。南北對比之下,從戶籍與軍力對比來看,實力相差懸殊。
故而治江淮要下猛藥,將雜七雜八的事務捨去。在江淮的事務中,唯有且僅有兵與農,像龐統這般以內地州郡模式治理,成效當是太慢了。
“都督之意是?”龐統問道。
霍峻思慮少許,說道:“我欲使人巡視江淮,擇水陸之所,廣田蓄谷,以為北伐之資。所俘北卒盡為屯田之用,又募軍中老弱,合為屯田兵吏。”
“士元初至江淮,不識地理。今巡視江淮之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