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部分,我讀道德經,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8226;波羅忠於事實,拒絕作這樣的懺悔,還堅持宣稱:“我還沒有說出自己所見所聞的一半。”

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在中國生活了17年,思鄉情切,一再向元世祖忽必烈請求回國。起先,忽必烈寵幸馬可•波羅,捨不得放他們三人走。直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選了一個名叫闊闊真的皇族少女,賜給伊兒汗國的國王做王妃,需要一個熟悉海路的人護送她到伊兒汗國去,這才讓他們父子叔侄三人離開中國。

直到1295年冬天,尼古拉、瑪飛和馬可才回到威尼斯。他們離開家鄉已經26年了,佔據他們住宅的遠房親戚竟認不出他們,將他們拒之門外。他們反覆說明情況,並拿出各種足以證明身份的證據,才被故鄉的親友接納。

13世紀,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個義大利城邦之間經常發生衝突。1298年,熱那亞進攻威尼斯。馬可•波羅出錢裝備了一艘戰艦,自任艦長,加入威尼斯艦隊,同熱那亞艦隊展開激戰。威尼斯艦隊全軍覆沒,馬可•波羅成了熱那亞人的俘虜。

在熱那亞人的牢房裡,馬可•波羅認識了一位難友——比薩作家魯思梯謙。他向魯思梯謙講述了他在中國的見聞。魯思梯謙將他的敘述筆錄下來,這便是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又名《東方見聞錄》。

1299年,馬可•波羅獲釋,回到威尼斯,重操舊業,經商為生。1324年,馬可•波羅因病去世。

《馬可•波羅遊記》向歐洲人展示了一個神奇美麗、富庶繁華的東方世界。著名旅行家哥倫布就是因為看了《馬可•波羅遊記》,對中國文明欽慕不已,才下定決心,冒險遠航,以實現到中國一遊的願望。哥倫布遠航,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開闢了歐洲資本主義文明歷史的新紀元。究其緣由,首先要歸功於馬可•波羅對哥倫布的巨大影響。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來到中國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無疑是位先驅者,其所著《遊記》家喻戶曉,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今天,馬可•波羅及其《遊記》的研究,已經成為一門國際性、綜合性的學科——馬可•波羅學。

第二十二章:不爭

第二十二章:不爭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筆者字面理解

曲則全,枉則直,

有曲折才有全面,有彎曲才有伸直。引申意思為:能夠隱忍委屈的人,他的心境一定是很完全的。能夠涵受冤枉的人,他的心性一定是最坦蕩率直的。

窪則盈,敝則新,

有凹陷才有裝滿,有舊才有新。引申意思為:能夠低調謙虛的人,他的心靈一定很充盈圓滿。能正視自己不足有德之士,他的心地一定非常清新。

少則得,多則惑。

有少才有多,太多就會無所適從。引申意思為:能夠減少自己慾望的人,他的心境反而更充實,得到的反而更多。所以說貪求外在物質的人,他的內心是最迷惑的。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所以,聖人抱定一個信念:就是順其自然的法則而行事,他們足以成為天下的楷模。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長。

不顯示自己,所以開明;不自以為是,所以才能光明正大;不要功自傲,所以才能立下奇功;不自吹自擂,所以能長治久安。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由於不爭,所以天下也就沒有人和他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古人說“有曲折才有全面”,不是假話?只有經得起曲折道路考驗的人,全面的勝利就會歸他。

筆者感悟

本章老子用辨正法的觀點為我們闡述了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處世哲學。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