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章 我去,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套書籍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書上,是永樂年間。

徐皇后在宮裡找到了這套書籍,翻看之後貶的一無是處。

甚至還因為這本書,認為長孫皇后是一個不守婦道的女人。

言外之意就是,她不配當皇后楷模。

從此之後,這套書籍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陳景恪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教導徐妙錦。

後來想到《女則》這本書,就有了主意。

他將兩本書擺放在徐妙錦面前,問道:“你看過這兩本書嗎?”

徐妙錦看了看,說道:“女誡我學過,女則沒有。”

陳景恪就將女誡收了起來,說道:“從今天開始,咱們學習女則。”

《女則》是故事集,前面是人物事蹟,後面是點評。

陳景恪重點講了前面的故事,後面的點評部分則省略了。

小孩子天性使然,都喜歡有趣的故事,不喜歡教條式的說教。

徐妙錦也不例外。

見陳景恪真的只是給她講故事,別提多開心了。

但有人卻提出了疑問,那就是馬皇后:

“你教她女則我能理解,也非常支援……”

“但為何只講前面的故事,不講後面的點評呢?”

陳景恪解釋道:“後面的點評是長孫皇后的思想,對她來說太過於深奧了。”

“而且直接告訴她答案,也不利於她養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先給她講故事,讓她自己去思考去悟。”

“等過上一些年,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再將長孫皇后的點評作為參考給她看。”

“如此既能培養她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加深她對女則的瞭解。”

馬皇后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雖然她認為多此一舉,但既然已經將徐妙錦交給陳景恪教導。

在沒有出問題的情況下,她還是會信守承諾不亂插手的。

“既然你決定要教她女則,為何還要拿女誡出來?”

陳景恪說道:“我不喜歡三從,但四德是優秀品質。”

“如果她沒學過女誡,我會將其中四德的部分講給她聽。”

馬皇后眉頭微皺:“你認為三從不對嗎?”

陳景恪說道:“縱觀史書,我只見到有因四德而稱賢者,未聞有因三從而母儀天下者。”

馬皇后無奈的道:“你啊……罷了罷了,隨你去吧。”

“切記此言不可對外人說,否則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陳景恪回道:“娘娘放心,我知道了。”

之後授課繼續。

除了教導女則上的故事,陳景恪還為她梳理了歷史知識。

“在遠古時期,男人外出捕獵,女人採集草籽果蔬……”

“後來農耕出現,男人耕田,女人紡織……”

“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幹……”

“還有很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

提高女性地位勢在必行,與其等事到臨頭再去抱佛腳,不如提前做準備。

朱家的人都疼媳婦,這一點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先把徐妙錦教好,再慢慢的去影響更多的人。

很多時候,她不需要刻意發聲,只要去做就可以了。

正如馬皇后,她說女子出嫁可以穿鳳冠霞帔,新的風俗自然形成。

只不過她並沒有意識到女性地位問題,更沒有想過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改善什麼。

只能說,甚為可惜。

當然了,女性地位和經濟水平也有關係。

當時的生產關係,決定了女性地位不會太高。

但低到宋明那種地步,也屬實不正常。

不過大勢已經形成,想要逆勢而行是很難的。

所以陳景恪也沒有著急,慢慢的來。

先培養幾個表率出來,再慢慢的帶動更多人。

他已經有了後續計劃。

其實並不複雜,女子書院。

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到遷都之後再說了。

讓陳景恪教導未來太孫妃,此事並沒有聲張,也很少有人知道。

一切都是默默進行的。

就連伺候徐妙錦的僕人,也只知道她時不時的,會去陳伴讀那裡聽故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