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一章 城牆,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國家,都不能過多的消耗自己的能量,否則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虧損,引起很糟糕的後果。

一個人過勞了,會嚴重損耗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的身體不那麼健康,一個家庭承受了不能承受的負擔,會造成家庭的崩潰,而一個國家若是過多的消耗力量,則國家就會解體和滅亡。

國家的力量包括財力,民力,物力等等方面,財政的崩潰是最為可怕的,國家財政沒錢了,朝廷的官員就領不到俸祿,軍隊就會領不到軍餉,發生饑荒了之後,就會沒有錢賑災。

官員領不到俸祿就會用手中的權利去盤剝老百姓,讓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的艱難,軍隊領不到軍餉,則會發生兵變,甚至直接去搶奪,上山當土匪,發生饑荒的地區,得不到朝廷的救助,就會大面積的死人,甚至會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從而引起整個社會的混亂,讓王朝一步步崩塌。

民力指的是民眾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過多的消耗民力,指的就是無休止的徵發民眾去服勞役,讓民眾疲憊不堪,用苛捐雜稅去搶奪民眾的財產和物品,讓民眾變得一無所有,難以生存下去,從而對朝廷不在認同,甚至揭竿而起,發起大規模的反抗運動。

物力指的是可供使用的全部物資,有一句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支出徵的大軍,對物資的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而隨著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對物資的消耗就更大了,若是國家的物資供應不上,則很容易造成軍隊的崩潰,進而引起帝國的滅亡。

總之,人力,物力,財力是一個帝國的根本,是非常需要珍惜的,絕對不能過多的消耗,否則,一旦入不敷出,一個帝國就崩塌了。

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實在是太多了,倭馬亞王朝到了王朝的末代還在擴張狀態,華夏的各個朝代也是如此,大秦帝國修建長城,建造阿房宮,大力開發嶺南等等行為,造成的國力的極大損耗,大隋帝國也是一樣,開鑿大運河,三徵高麗等等罪行古今皆知,大明帝國由於一代代的累積,到了末代的時候,僅僅是好吃懶做的皇族子孫就高達幾十萬,這些人什麼都不需要幹,而朝廷卻要花錢供養他們,讓他們衣食無憂,如此,就給朝廷的財政增加了極大的負擔,讓朝廷的收支逐漸入不敷出。

歷史的教訓是必須要吸取的,現在大唐帝國的國力越發強大,但絕對不能過分的耗費國力,還好大唐帝國現在支出的增加遠遠追不上收入的增加,國庫裡的錢財不但沒有因為支出的大幅增加而減少,反而是增加了很多,原先的倉庫都裝不下了,只好在皇城內部重新修建更大的倉庫,皇城左藏和右藏的規模都擴大了好幾倍,若是收入繼續增加的話,那就只好在京城重新找地方修建另外的倉庫了,否則,那麼多稅收的收入就沒有地方放了。

以前,大唐帝國的稅收,主要來源於農業的稅收,可自從李安大搞工業化,並推進商業的發展,現如今,大唐帝國的財政收入,商業和工業的稅收開始逐步增加,已經成為絕對的大頭,農業的稅收已經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了,甚至,取消全國的農業稅都毫無壓力。

李安帶領龐大的遠征艦隊外出開闢新土地,對朝廷的財力是很大的消耗,但李安一路上繳獲的財富也同樣非常多,而且,透過打擊敵對和海盜勢力,讓海上絲綢之路變得逐步暢通,至少,就目前來看,從大唐到馬六甲一帶的商人數量已經增加了好幾倍,商業變得更加的頻繁,大唐南部港口城池的稅收也極大的增加了,而這些收入很快就會追回李安組建艦隊的支出,總之,是絕對不虧的。

在隨意的談論完大食國的情況之後,李安帶著麾下的文武官員,去附近的城牆上視察,因為足有六千軍隊投入幹活的行列,如此,各項工程進展的都頗為順利,尤其是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城牆建造。

因為城牆只是兩層很薄的磚牆,中間用泥土填充,所以,建設起來並沒有什麼困難,而且,泥土是就近挖取的。

挖泥土的地點在城牆外的五步之外,如此,城牆建好之後,外面取土的地方就形成了天然的護城大壕溝,只要引入水流,那麼就可以很快形成護城河了。

建造城牆,順帶著連護城河也建成了,可謂是一舉兩得,而幹成這一切的前提是充足的人力資源。

在數千大軍投入建設之後,取土和壓實的工作就有人做了,砌牆的工作由會技術的工匠完成,而工程量最大的取土和填埋壓實工作,則全部由這些士兵完成。

為了加快建設的進度,早日將城牆建設完成,建造現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