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藤條頭盔一樣,顏如玉負責的勞保工坊,編制棉線手套採取的也是人力編織的辦法,這對於人工的熟練度和技術有較高的要求,編織技術不好或者幹活太慢的都會增加人力成本,不過,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那就是記件算工錢,乾的越多拿錢越多。
大唐第一個會織手套的不是別人,就是李安,因為大唐之前還沒有手套,是李安提出手套,並交給了顏如玉,然後,顏如玉把家裡的所有女子全部教會了,最後直接將手套引入了自己負責的勞保工坊,從而讓更多的婦人學會了編織棉線手套,然後,就是一步步的開啟市場,讓普通的勞動者願意使用這種產品。
這種棉質的手套能夠很好的推廣下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足夠的廉價,若是價格比較昂貴的話,推廣的難度就會很大了,而只要價格比較便宜,願意接受的人就會比較多。
畢竟,與藤條安全帽相比,棉質手套屬於損耗較大的產品,在勞動強度較大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幾天下來手套就磨爛了,就需要更換新的手套,成本若是較高,又怎麼能消耗的起,當然了,手套壞了也是可以修補的,一般手指部位損壞比較常見,其次是手心的部位,都是用力和摩擦比較多的部位,而手面幾乎不會損壞,所以,在磨損了之後,也可以把兩隻手套換手戴,這樣就能使用雙倍的時間了。
因為市場對手套的需求量一下子就多了起來,所以,工坊的女工也比較的忙碌,而女工忙碌必然會遇到更多的突發意外,為此,作為管理者的顏如玉她們最近也比較的忙碌,總是要去處理好多棘手的問題。
“什麼,最近手套銷量大增,都忙不過來了,那你們為何不親自上陣,一人一天編織十套也是好的。”
李安笑著說道。
李芽兒笑道:“不濟事的,我們府上才幾個人,全都去工坊幹活也來不及的,姊姊說了,就算現在招工五百都未必夠用,只能儘量讓姊妹們加班加點的幹活了,工錢當然也跟著加。”
“哦,是產量跟不上啊!這也難怪,緊靠婦人一點點的編織,自然是沒有太大的產量了,必須要想個更好的辦法才行。”
李安開口說道。
“夫君能有什麼好辦法,說出來聽聽?”
李芽兒開口問道。
李安想了一下,笑著說道:“還能有什麼好辦法,當然是製造機器了,使用機器編織手套,速度肯定比人力要快得多,一臺機器能超過一百個婦人,這是肯定的。”
“一臺機器能頂一百個女工,有這麼厲害,是真的嗎?那這個機器什麼時候能造出來?”
李芽兒略顯興奮的說道。
“快了,用不了太久的,相信很快就能造出來,我保證。”
李安開口說道。
其實,在教會顏如玉編織手套的那一刻,李安就已經在研究織造手套的機器了,只是當時手套還沒被京城的百姓認可,市場還沒有開啟,所以,李安並不著急研發機器,僅僅人力編織的手套都夠用了,而此刻京城的很多百姓都認可了手套,就算不是幹活的百姓,在冬季的時候,人們也願意買手套來給手掌禦寒,這樣銷量就上去了,人力編織就比較難以滿足要求了,而且,這個編織也不是很難,普通老百姓都能學會如何編織,慢慢的編織手套的工坊就沒有競爭力了,倒閉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使用機器進行快速編織,是維持核心競爭力最靠譜的手段,只要工坊採取效率極高的機器編織手套,馬上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而在機器加入工坊之後,幹活的女工並不會被辭退,因為機器也是需要人工進行操作的,只有編織技術好的工匠,操作機器的時候才能發現機器做的不好的地方,從而及時進行調整。
李安進行手套機器的研究已經有些日子了,但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研發的進度非常緩慢,距離成功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只要李安多花一點精力,研發成功也不會耗費太長時間的,差不多幾個月之後就能研發成功了,畢竟,研發中心的基礎設施已經擺在那裡了,只要有這些基礎設施,研發織手套的機器就沒有多大的難度。
“若是真的有這樣的機器,那就太好了,那我們就不用繼續招女工了,棉手套的價格也會更加的便宜,老百姓就更能用得起了。”
李芽兒高興的說道。
李安點頭道:“說的沒錯,待機器研發出來之後,製造手套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確實更加買得起了。”
手套的材料太簡單了,就是棉線而已,而棉線的成本並不高,尤其是手套所需要的棉線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