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章,盛唐不遺憾,朕御山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量很少,成本就更低了,但把少量的棉線編織成棉質手套,卻頗需要花費一番功夫,這對人力的損耗是比較大的,所以說,棉質手套的最主要成本,就是人力的成本,材料成本僅佔兩三成,而人力成本卻要佔據七八成,是實實在在的大頭。
後世的棉質手套之所以那麼便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那些手套都是用機器編織的,效率和速度極快,而機器的成本又比較小,人力的成本也同樣很小,倒是棉線材料佔了大頭了,如此一來,手套自然是極其的便宜了,這是手套進行大規模普及的條件,甚至一天扔掉一副都不心疼,而此時的大唐,還不具備如此的條件,就算是為工匠提供的手套,也至少也用半個月才能換新,普通老百姓買的手套,都是省著用的,生怕將手套給弄壞了。
這就更加凸顯織手套機器的重要性了,只要這些機器加入到編制的行動中,手套價格大幅度降低,那麼,老百姓就都能夠放心大膽的使用了,再也不用擔心資源的消耗問題了。
一夜之後,第二日一早,李安前往研發中心之後,第一個佈置的任務,就是加快織手套機器的研發,哪怕這些機器研究和使用會錯過春耕,那也沒有關係,反正,下半年的秋收,以及之後的一些年都是能夠用得上的。
李安家工坊生產的防護手套,也有一部分被賣到了研發中心,專門分給技術好的工匠使用,畢竟,現在的產量太少了,還沒有辦法普及給所有的工匠,只能選擇性的給更重要的人使用,以保護這些人的手掌健康,避免他們因為手掌受傷而耽誤研發機器的進度。
李安拿出上個月繪製的織手套的機器,然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這樣的機器也是根據印象繪製的,裡面還有不少細節沒有考慮清楚,還需要進行最佳化和改進,這樣才能更好的研發出來,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而就算圖紙全部修改完畢,進行製造和測試也同樣需要時間,所以,等到織手套的機器投入實用的時候,很有可能都是半年之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