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建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7章 德國的早餐,第五任縣委書記,厙建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玩笑,國務院辦公廳一個掃地的,都可以對我們‘發號施令’,何況楊明亮還是一個處長。沒辦法啊,人家衙門大,見官大一級,我們得罪不起啊。”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一等秘書喻顏笑著說。

酒足飯飽之後,喻顏送我們回到了酒店。

我給我的大學同學、在國務院辦公廳當處長的楊明亮發了微信,把受到大使館的熱情款待和大使、經濟商務參贊、喻顏的熱情接待說了一下。

喻顏說要接我們到她家裡吃飯,我問楊明亮,能不能到她家裡吃飯?如果去吃飯,需要帶什麼禮物?楊明亮說可以去她家裡吃飯,不用帶什麼禮物。

我覺得,經濟商務參贊講的東西很實在,很有用,就把參贊跟我們講的話,根據記憶做了筆記,以便將來能隨時重溫、學習,少走彎路。

躺在床上,開始想明天怎麼跟克思曼先生談,想來想去,困頓來襲,很快進入了夢鄉。

早上七點鐘,微信抖動,新華社省分社記者高迎春群發了微信,讓我們起床。

盥洗完畢,我們到餐廳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的開始,德國人對此毫不含糊,因而德國的早餐,甚至比午餐和晚餐還要來得要豐盛。

德國人對早餐的重視也可以從一句德國諺語中看出:“國王的早餐,紳士的中餐,乞丐的晚餐。”與我們熟悉的“早飯吃的好,中飯吃得飽,晚飯吃得少”的提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然,我們的早晨很豐盛。主食有面包、肉類、蔬菜還有新鮮的水果、飲料等。品種豐富,注重營養搭配。麵包的種類都分得很細,有燕麥的、白麵的、雜糧的,可以自己搭配雜糧、牛油、乳酪等。

就是沒有我們中國的麵條、饅頭、包子、餃子、混沌、油條、油餅、面窩、米粉、蛋炒飯等。

當然,也沒有北京的炒肝兒、天津的煎餅果子、東北的疙瘩湯、山東的燜子、河南的胡辣湯、湖北的武漢熱乾麵、江蘇的灌湯包、上海的上海大餛飩、臺灣的蚵仔麵線、福建的沙茶麵、浙江的生煎包、廣東的腸粉、廣西的桂林米粉、雲南的米線、重慶的酸辣粉、四川的抄手、新疆的烤饢、甘肅的蘭州牛肉麵、陝西的肉夾饃等。

而在德國家庭的早餐桌上,常常有采用藤子或是竹篾編織的小筐,裡面放著各種不同的麵包。常見的型別有鄉村式麵包、烤麵包和小圓麵包等,南部德國還流行麵包圈。其中小圓麵包據說就有150多種,並且特別講究吃新鮮的。

為此,德國的麵包匠每天凌晨三、四點就開始辛勤勞動。家庭主婦們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也常常就是出門去買麵包。新出爐的小麵包熱烘烘的,外脆內穌,十分搶手,以致走俏的商品,在德文裡,常常被形容成“如熱烘烘的小麵包一樣”。

近些年來,在德國一些家庭中流行使用一種烤麵包機,頭天晚上把麵粉和相應的配料及水放入麵包機,麵包就會在程式控制下,自動完成攪拌、發酵和烘烤等工序,可準時在第二天早晨供熱烘烘地食用。既節約了不少時間,又省去了不少的麻煩。

一些去德國旅遊的中國人,常常害怕吃黑麵包。另一些人則不然,他們聽說黑麵包健康,儘管口味不適,仍然硬著頭皮大吃特吃。其實,黑麵包也要分真正古銅色的黑小麥全麩麵包,和含有不同比例的黑小麥面深色麵包。

前者確實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纖維素,屬於健康食品上品;後者則與一般白麵包在營養上不相上下,僅僅是因為口味不同而得到一些德國人的喜愛。

在德國吃早餐,離不開面包。吃麵包當然離不開黃油、果醬,以及加在麵包上的乳酪和香腸。早餐桌上常常備有三、四種切成薄片的香腸或燻肉,主要是以豬肉、牛肉或火雞肉為原料,偶然也有德國人喜歡馬肉或是野豬肉的風味香腸。

德國盛產草莓等一類漿果,不僅商店內各種果醬玲琅滿目,而且許多家庭主婦都以自已能製作果醬為榮。常見的果醬主要是草莓醬、覆盆子醬、英式橘皮醬、李子醬、杏子醬等。

上世紀七十年代,黃油在德國都比較貴,生活水平一般的家庭,都採用人造黃油做為經濟型代用品。隨著食品化工工業的長足進步,人造黃油不僅口味越來越好,而且還被認為對降低膽固醇有好處,受到一些注重飲食健康人士的青睞,而價格也上升到幾乎與黃油相差無幾的程度。

德國家庭早餐的飲料主要是咖啡和牛奶,家庭條件好一點的,一般都有剛剛擠出來的新鮮橘子汁。德式咖啡和國內常見的咖啡一樣,基本原理是以開水慢慢地或反覆地澆在咖啡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論散兵與暗黑本丸的適配性[綜原神]

夢裡挑燈萬更

我的完美校花女神

喬峰大俠

食至名歸

高樓望月

全球降臨:克蘇魯的地窟遊戲

絨毛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