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閃啊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部分,知識分子與人民幣時代,閃啊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媽媽,我不要你賣腎,我不上這個大學了!”
陝西榆林農民景統仕,58歲。由於家境貧困,無法負擔女兒考上大學後隨之而來的學費,不堪重負而服毒自殺。寶雞市學生小丁2002年考上了夢寐以求的上海一所重點大學,然而他接到錄取通知書剛10天,他的父親卻因為無力籌措兒子的學費,於8月25日晚留下一封遺書跳樓自殺。
2004年,福建省永春縣達埔鎮李清培考取集美大學,其母林冰心因無力負擔學費,喝農藥自殺。大城縣王香屯村民邵某在兒子高考前5天自殺身亡,只因擔憂兒子考上大學後的學費。經媒體報道,社會上一個基金願意在他的兒子考上大學後給以幫助。
最讓人心碎的是這樣一封“謝罪書”:
“我兒,當你看我的信時,我已不在人間,只因為我沒有能力讓你上學,沒有臉對你,只可以用我的死向你謝罪……”。這是遼寧省遼陽市太子河區農民孫守軍,在自殺前留給兒子的。孫守軍的兒子孫大朋,於2004年8月10日接到錦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錄取通知書,通知書要求9月12日報到,但在8月21日前如不交齊學雜費者,取消入學資格。通知書標註學費3300元,住宿費500元,雜費1508元,總計5308元。因為湊不齊學費,孫守軍選擇了自殺,來贖自己的“罪過”。父親自殺後,孫大朋流著淚說:“他生我養我已經是對我最大的愛了,他有什麼罪向我謝,我應該向他謝罪才對啊。”但是,難道考上大學也是罪過嗎?孫守軍自殺後,他所在的鎮政府決定籌措資金保證孫大朋上大學。鎮政府負責人說:這給了我們一個教訓,今後要對全鎮的貧困生排查,防止悲劇再次發生。孫守軍以死“謝罪”,換來的是讓兒子走進大學校門。可是孫大朋已經永遠的失去了父親。
各媒體紛紛報道,同情、惋惜、哀痛的聲浪,震撼了國人心扉!也許依靠生命的代價,可以暫時緩解個別人的學費問題,但是,根本問題卻不可能透過群眾捐款、地方政府的特殊補助來解決的。雖然引來一些捐款或借貸作為彌補,但杯水車薪何濟於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教育質量下降
所謂“教育產業化”是造成學費高漲的主要原因。將學校變質為“追求利潤的商店”,將學生變形為“待價而沽的商品”,甚至迫使公益事業的教育工作者異化成“惟利是圖的商販”,這對教育界產生了極惡劣的損害:教育質量下降。
從學生方面說來:由於高學費,生源受到了極大衝擊。部分優秀學生無法支付高學費而放棄入學,那些成績差卻有錢的富家子弟就可以填補入學名額,由此造成優秀人才的流失。從教員方面說來:良莠不齊,迫使教師降低了講課質量,也造成了學風的普遍跌落。
“擴招”以來,各大學增開學院,原有的學院擴為大學。不顧自身條件,開設不夠格的專業,以增加學生數量,增加學費收入。許多高校學生人數超過了萬名大關,不但使得學校管理難以有效進行,而且,面對猛增的學生,學校又需要招收相應多的教師。由於缺乏人手,某些缺乏經驗的教員就不經過助教階段,直接為學生帶專業課。這些,都是誤人子弟,教學質量又如何提高?
新華社主辦的《瞭望》週刊2001年5月21日刊登了《教授貶值為哪般》一文,發人深省!文章寫道,南京大學的一名博士生導師不久前說:“別稱我教授!現在的教授一文錢能買好幾個。”文章還援引了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的話:“如今不管是誰,只要能在大學謀上一個教書的位子,就能評上教授。”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日漸增多。現在的大學按官職套級,諸如副部級、司局級之類。稍有名氣的大學多在拼命增加教授的數量。有的趁大學合併之機,一次評出40多個博導,使人想起大躍進時期的浮誇風。江蘇某高校在申報博士生導師的名單中,甚至包括了該校的膳食科長。而確有真才實學的教師,由於不會吹牛拍馬拉關係,卻遭到排擠而評不上“正高”。某些人有了行政職務就有了“學術”,就可以儘快評上職稱、佔有科研經費,出版專著也可以找人代筆(職稱吃香時,許多黨政幹部都申報了高階政工師和高階經濟師)。
《瞭望》週刊還刊登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研究院的《2000年度國際競爭力報告》;中國的國際竟爭力已由1998年的第24位降到第31位。清華大學的一個課題組在調查兩個工科系後認為,這同中國當前高等教育質量嚴重下滑有關,其中教師的教學質量下滑是一個關鍵因素。中國科學院決定,今後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