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李治上課(下),書劍盛唐,斷刃天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種子,秋天收穫果實。但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從種子種下去,就要擔心它會不會發芽,發芽之後,還要澆灌除草施肥,從小苗到最後的收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有任何的災難,都可能導致秋天顆粒無收。大唐以耕戰立國,其中耕的根本,指的就是民。沒有他們的辛苦勞作,國家收不上稅賦不說,百姓沒有糧食吃,就會早飯。”
“為什麼沒糧食吃就會造反呢?”李治提出了一個敏銳的問題,李誠就等著他這句話呢,一臉正色道:“記住了,民以食為天,如果一天沒吃的,你會怎樣,如果你兩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你都沒吃的,你會怎麼辦?”
“找父皇啊!”李治給出的孩子的答案,李誠笑了笑:“那麼如果父皇也沒有糧食給你吃呢?”李治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李誠見狀很嚴肅的告訴他:“人都是有父母的,你要吃食物,父母也要吃食物。小孩子沒有食物可以問父母要,父母也沒有食物呢?等著活活餓死麼?”李治聽了搖搖頭:“去找吃的吧?”
李誠點點頭:“對,活不下去了,不能等著餓死,去找吃的。這個過程,如果只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問題還不算太大。如果有無數的家庭都這樣呢?百姓必然鋌而走險,造反求生。”
李誠知道自己講課的內容,一定會傳到李世民的耳朵裡,但是這些道理相信李世民很清楚,不會因此而生出猜忌的想法。告訴一個皇子,這天下的生民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礎,這是政治正確。李世民自己也是這麼想的,不然就不會去動門閥士族的心思了。
還是一個八歲孩子的李治,無法完全理解這其中的道理,但是李誠還是灌輸給他了。
到了農莊,高晉出來迎接,看見來了個王爺,還是李誠的弟子,喜笑顏開的張羅一番。
李誠拿出一個小本子,還有一根裝了木把子鵝毛筆,遞給李治:“你把粟、和麥變成糧食的過程記錄下來,不懂的字,先畫個圓圈。”拿著鵝毛筆,李治有點懵逼,不會用啊。
李誠笑著教他怎麼用,然後李治歪歪扭扭的寫了起來,過了一會交作業。不安的看著李誠檢查他的昨夜,李誠看了看,很有意思。李治的作業如下:民○○,○○面,○為○○。
李誠看他費老大的,一共就寫了三個字,其中主要精力看來是用在畫圈上面了。看來這個畫圈,對他來說難度很大,儘管畫的圈也是歪歪扭扭的。
李誠拿起鵝毛筆,把他的原文改了一下:民種麥,賣磨面,面為包子。然後還給李治,念一遍之後笑問:“是這個意思吧?”李治點點頭:“對,就是這個意思。”
李誠笑道:“不錯,你做的很不錯,拿著小本子回去,晚上就用這文字做作業。”
上課結束,李誠讓李治在農莊裡自由活動半個時辰,然後回家。
李誠所料不差,他給李治上課的內容,在他帶著李治回城,給李治送到皇宮門口時,全都傳到李世民的耳朵裡了。聽完之後,李世民不禁感慨:“自成這個課上的好,應該把所有皇子都送給他去上一上這樣的課。以後雉奴上課的事情,就不要再報了。”
李世民徹底放心了,道理其實很簡單,李誠講的內容,其實是在告訴李治,身為皇室人員,你要知道老百姓和皇室的關係。搞不清楚這一點,將來會給在位的皇帝弄出無數的麻煩。李誠的立足點,是教會李治,如何鞏固皇帝的統治。
這些內容,絕對是和李世民的胃口。
李治回到宮內,按照李誠的指點,第一時間來見李世民,彙報今天上課的內容。李世民興致勃勃的聽他講訴今天的進過,最後滿意的點點頭:“雉奴學的不錯,自成教的更好。”
李治拿出小本子,遞給李世民道:“父皇,這是師傅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做《讀史有感憫農》。”李世民一看硬筆書法,覺得很怪,但是另有一番風韻,再看詩的內容,面色微微一變。小本子上的一頁,寫著兩首詩,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