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65 楊嗣昌】,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月五日召叢集臣於平臺,讓楊嗣昌與黃道周在御前辯論,最後崇禎帝袒護楊嗣昌,貶斥黃道周等彈劾楊嗣昌的官員。
儘管楊嗣昌擺脫彈劾,但崇禎帝礙於群臣反對,不敢接受楊嗣昌的建議,對和談明確支援,方一藻、高起潛與滿清的和議遂不了了之。
同時,新被起用的兵部尚書盧象昇亦堅決反對與清議和,與楊嗣昌形成尖銳對立。
皇太極見此情形,乃於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派兵大舉入塞,對明朝展開懲罰性打擊。
由於明廷內部政見分歧,總督天下援兵的盧象昇未能與楊嗣昌、高起潛良好配合,導致盧象昇戰死於鉅鹿賈莊,七十餘城先後失守,四十六萬人被俘,包括德王朱由樞。
到崇禎十二年,1639年三月清軍方才揚長而去。
事後追究責任時,楊嗣昌雖被彈劾,但崇禎還是保住了他,並感慨:“大事幾成,為幾個黃口書生所誤,以至於此!”
崇禎十一、十二年之交的清兵入塞,使局勢急轉直下。
不但楊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和談計劃化為泡影,十面張網戰略也因為洪承疇、孫傳庭被調入京師勤王而使農民軍死灰復燃,逐漸成為一張破網。
張獻忠在谷城厲兵秣馬一年有餘,終於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再舉反旗,李自成前去會合,八月以後又分東西兩頭行動,至此“撫局”破產,明朝內地再度陷入干戈擾攘之中。
楊嗣昌自清兵入塞以後,就承受巨大壓力,不僅李希沆、王志舉等言官要求追究他的責任,他本人也屢次上疏引咎辭職。
崇禎帝貶斥了彈劾他的言官,並令他落職帶冠視事,不久以敘功名義使其官復原職。
楊嗣昌已有脫身之意,遂推薦四川巡撫傅宗龍接替他的兵部尚書之職。
沒過一個月就傳來張獻忠撕毀招安、起兵造反的訊息,楊嗣昌知道後頗為不安,因為招撫張獻忠的熊文燦正是他本人推薦的,熊文燦被捕,他顯然難脫干係。
崇禎帝似乎也漸漸發覺楊嗣昌有點不靠譜,自己已經力排眾議委以重任,如今不如令他外出督師,倘若成功,便可以對外面有個交代。
楊嗣昌揣摩帝意,請纓督師,崇禎帝順水推舟,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二十五日下旨命楊嗣昌督師平寇,賜尚方寶劍。
經過一番準備後,楊嗣昌於九月六日陛辭,當日平臺餞行時崇禎帝贈詩曰:“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
楊嗣昌聽罷,邊哭邊拜,隨後離開京師,踏上不歸之路。
楊嗣昌抵達湖廣襄陽行營以後,便積極展開部署,以圍剿張獻忠。
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楊嗣昌麾下的總兵左良玉在川東夔州府太平縣瑪瑙山大敗張獻忠,楊嗣昌報捷戰果“斬馘三千六百二十,墜巖谷死者無算。”
張獻忠的妻妾高氏等和軍師潘獨鰲都被俘虜,押往襄陽。
崇禎帝聞訊大喜,不僅加封左良玉為太子少保,還親筆慰諭楊嗣昌。
但是,由於楊嗣昌沒能處理好諸將關係,導致左良玉和賀人龍兩員驍將都不肯聽命,陝西總督鄭崇儉也對他陽奉陰違。
崇禎十三年,1640年八月,官軍在夔州府大昌縣土地嶺吃了敗仗,局面再度惡化。
因為四川巡撫邵捷春無能,楊嗣昌親自來到重慶主持圍剿。
張獻忠流竄四川,楊嗣昌尾隨追擊,疲於奔命,張獻忠曾作順口溜挖苦道:“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當時楊嗣昌曾貼出告示說:有能擒斬張獻忠者,賞銀萬兩。
不久後他的行營衙門驚現張獻忠的傳單,上面寫道:“有斬閣部者,賞銀三錢。”
楊嗣昌瞠目結舌,對周圍疑神疑鬼,身心更加痛苦。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張獻忠又在開縣黃陵城大破猛如虎所部,出川直趨襄陽。
與此同時,一直被圍困在奉節魚腹山的李自成也利用左良玉與楊嗣昌的矛盾,突圍轉進河南,並攻陷了洛陽,處死皇叔福王朱常洵。
二月五日,楊嗣昌一直認為安全的行營襄陽為張獻忠所奇襲,襄王朱翊銘被殺。
張獻忠在處死朱翊銘時還說:“吾欲斷楊嗣昌頭,嗣昌在蜀,今當借王頭,使嗣昌以陷藩伏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