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埋屍,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覺得衣裳裡灌滿了刀,是以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可他並未停步,徑直來到馬廄牽出坐騎就要上馬。這時他才記起自己沒穿馬鐙褲,躍了幾下才坐上高鞍。
“大王若去,也當與我軍騎士同行。”彭宗奔出來了,攔在馬前。寺人也追出來,拿著熊荊的騎馬衣褲以及黑色狐裘,他們伏跪在馬前:“冬夜甚冷,請大王加衣。”
從期思到息縣七八十公里,騎馬七八個小時;從清水河大營到沂邑十二三公里,可因為是逆風而行,兩個多小時騎得比七八個小時還累。寒夜已深,沂邑大火卻是熊熊,城中聽不到任何呼喊,只有火燒木頭的嗶剝聲。
項稚和熊荊同行,媯景則率百餘騎先熊荊一步趕至沂邑。火光中見旗旗飄至,一干人躬身行禮。誰想熊荊並不停馬,直接策馬過城門往城裡去了。項稚大驚失色,連喊帶追跟了進去。
沂邑非大邑,然四門依然是甕城結構。城上城樓燃著大火,火光除了將入城騎士的臉照得通紅,也把懸掛於城頭那一排排屍體、一根根木杆插著的首級照得通紅。
項稚駛入甕城,又見屍首,但更多屍首還在城中,特別是城尹府大門這段,殘戈斷戟、敗車破旗,無頭屍首橫陳,馬根本就過去。更讓項稚不安的是大王居然不見了,他一邊下馬一邊疾喊道:“快!速速去尋大王!”
秦軍未宿沂邑,而是在沂邑外立營,實則是不想清理。沂邑之內,秦騎軍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入城後,楚軍士卒匆忙應戰,戰鬥最激烈地方就是城邑府門口。待佔領外城,秦軍又以衝車猛衝城邑府,如此方破內城。從城邑南門開始,沿路都是無頭屍首,城邑府門口屍首更是堆積如山,而邑中他處,街道上也多有平民屍首,他們與士卒一樣,全被割了首級。
大火焚城,熊荊能行走於街道,主要是因為邑中皆是平房。火從屋頂開始燒,燒光了屋頂才燒屋內。饒是如此,項稚找到他時,他也被煙塵燻暈在街上。若不是坐騎一直在身側守著,恐怕楚國的新王就要薨落在沂邑了。
“大王……”次日午後,熊荊才悠悠轉醒。他睜開眼時,除了右史等人,斷了一臂的老僕葛也在,還有趙羽,他不會騎馬,半夜奔到沂邑時,熊荊已經暈了過去。
“恩。水…”熊荊轉著眼睛,什麼也沒有想起來。他只記得自己做了一個長夢,夢裡,他被大火灼燒著,扎著偏髻的秦軍甲士獰笑著往火裡添柴。烈火中,他像是一個手工拼成的木偶,越燒越小,到最後竟然四分五裂。然而最詭異的地方在於,焚燒中他一點也沒感覺到痛,反而越燒越清醒,只到最後化成灰燼,被風吹上天空,神智也是清明的——期間反覆憶起的唯有父親別時的話:‘你父去後,你便是楚國第四十三位國君,第三十三世楚王……’
“大王,水來了。”葛用僅存的右手把水遞到熊荊面前,但熊荊沒接,他起來了。
“大王何往?”帳內的人都慌了。國君之重,重於泰山,昨夜熊荊被燻暈於沂邑,諸人就肝膽俱驚了,現在大王一醒又要出帳,諸人更驚。
“大王何往?”寺人自然不敢阻攔大王,右史等人追出時,熊荊已至大帳。
“拜見大王。”這是項燕幕府,熊荊一出來便見諸將圍著項燕、彭宗等人議事。
“拜見大王。”秦軍不戰而退,諸將如釋重負,眼裡全是喜色。
“你等何悅之有?”熊荊沒說免禮,他要穿幕府出帳時,那些笑容讓他停下了。
聰明一點的,或者耳目靈通一點的,此時臉色已換成一副戚色,可武人就是武人,下蔡之將蔡赤絲毫不掩飾自己的笑容:“敬告我王,經昨日一戰,秦人已是膽寒,昨夜撤出沂邑,今夜恐要撤出我楚境。上將軍所議,乃我軍如何趁此奪下稷邑。”
蔡赤笑容刺目,但他言語並無過錯,熊荊嘆息了一聲,徑直走向帳外。項燕當然知道昨夜之事,他憂心道:“大王何往?”
“何往?”熊荊回頭,又看了諸將一眼,這才道:“去埋屍,去安葬我的子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