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傳承,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他們素來習慣居於蘭臺宮。
三位太傅花了半個時辰聽昭黍、屈遂描述視朝時發生的事。孔謙聽後連連嘆息,宋玉臉色發暗,沉默不語,只有鶡冠子笑聲不斷,他很滿意自己學生的應對。
“國之將興,必有禎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孔謙嘆息後說道:“商因妲己而亡,豐鎬因褒姒而亡,楚國卻因羋氏而亡。”
“太傅何言與此?”昭黍急道,孔謙是大儒,他說楚國將亡,昭黍聽著心裡很不舒服。“羋玹不過是大王寵妃而已,大王年少,知其懷有子嗣,這才更加寵愛。”
“若非羋玹,大王何以入秦?若非入秦,趙國何以不救?若非趙亡,天下何以將傾?”宋玉接過孔謙的話頭,連連問道。“羋玹,楚國之妖孽也,妖孽產下子嗣亦是妖孽,大王受其媚惑,已失去本心。我等承先王之令,豈能廢之!”
“真欲如此?!”宋玉一句‘承先王之令,豈能廢之’,讓鶡冠子胸中波瀾翻湧。
“不如此又能奈何?”宋玉反問。“鶡冠先生可別忘記了你是趙人,王后乃趙國公主。切莫感情用事,誤了楚國也誤了趙國。”
“我……”宋玉的反問鶡冠子結舌。他喜歡熊荊,可在喜歡也只是師徒。他是趙人,王后是趙國公主,不亂如何,事情的結果都是趙國得益而非受害。
鶡冠子無語,宋玉看向孔謙,孔謙臉上也是驚訝之色,而後道:“人有五惡,盜竊不在其中。其一曰心達而險(心思精明而用心險惡),其二曰行闢而堅(行為邪僻而又頑固),其三曰言偽而辯(說話虛偽卻很動聽),其四曰記醜而博(記述醜惡的東西而十分廣博),其五曰順非而澤(順從錯誤而又加以潤色)。
此五者集於一人,羋玹也。我等雖不見不聞,大王所見所聞也,不然大王何至於此。只是,此事何人為之?”
“此事自然由……”宋玉看向屈遂、昭黍、景龜三人,意思不言自明。
“此事……”屈遂畢竟是君子,他懂宋玉的意思,但猶豫此事的風險。
“三閭大夫為何遲疑?”宋玉道。“商於之地六百里,已盡歸鬥氏所有;漢中郡十二縣,今年將為成氏所有。屈氏居於洞庭,丁口不足一縣,昭氏、景氏封邑皆在越地,方不過百里,甚不如羋氏所居之金陵邑。
他日大王立羋玹之子為王,數代之後誰還記得屈氏?誰有還記得昭黍?誰有記得景氏?便是屈子三閭大夫之職,他日也將為他人所任。”
宋玉看著眼前三人,一個一個發問。屈遂起先還與宋玉對視,聽到三閭大夫之職將來保不住,心只這絕非恐嚇之辭的屈遂低下了頭——蘭臺宮雖然還在,但學生越來越少,大多數學生都讀軍校而不就讀蘭臺宮,如此下去,再過幾年蘭臺宮除了藏書便再也有沒有學生了。
屈氏立宗久遠,最早是大莫敖,統管楚國之兵權。八百多年來無數爭鬥,屈氏一直居於楚國政壇中心,殊為難得。三閭大夫之職要是在自己手上丟了,那自己就是屈氏的罪人。
“我等如此,大王必怒!大王一怒……”景龜不出聲,瞭解熊荊的昭黍不免擔憂。
“大王怒又如何?”宋玉道。“此事太后也將知曉,大王敢弒母乎?敢弒師乎?”
“大王不然。”昭黍知道熊荊的底線,他絕不可能弒母。
“既如此,又有何憂?”宋玉道:“敵不可假,時不可失。此事當越快越好,不然等羋玹產下子嗣,便是不及。”
“此事還需說服大司馬,若不能說服大司馬,必不成。”景龜自始至終沒有說話,可他已經上了這條船。
一說要說服淖狡,幾個人就布說話了。淖狡並不和諸人同心,從熊荊即位起,淖氏就得到重用,淖氏子弟也全在大司馬府中歷練,方城也封了一塊肥地。與三氏相比,他和若敖氏一樣,都是軍事新貴。
“此事大司馬不可知。”宋玉搖頭。
“若是大司馬不知,我等……何以、何以…”景龜問道。
“屈子說服一人即可。”宋玉看向屈遂,諸人瞬間明白那人是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