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燈火,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和?!”熊荊之意傳到咸陽時,已經是十幾天後。正在和談的甘羅遣人返秦,向趙政稟告盟和的情況,商議仍在進行,尚未結束。
“非也。”甘羅的訊報趙政看了,王綰也看了。“臣以為並非荊王不和,乃趙人韓人相迫,非要我退出趙韓之地不可。若是……”
“趙地乃我大秦犧牲數十萬將卒所得,豈能退出!”趙政憤怒無可壓制,那份寫在楚紙上的訊報被他狠狠抓在手裡,撕的粉碎。
“大王,荊王未言不和,然其允趙人韓人與甘羅相談,實乃欲戰也。”就在剛才,李斯也看了那份訊報,聰明如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蹊蹺。趙人也就算了,連卑微的韓人都上臺向大秦索要韓地,楚國明顯是不想和談。
“大王,荊人雖不欲和,我亦談之,若能延至十月收粟,於我有利。”左丞相隗林一般不說話,但這一次他還是說了話,倒是衛繚站在一側好像什麼也沒有聽到。
“衛卿?”求和是趙政的意願,他之所以遣使求和,那是因為少府也向他稟告各郡縣局勢逾來逾壞,最要命的是太原郡開始鬧瘟疫,當地彪悍的民眾殺死官吏出塞北逃。
民風彪悍暫時來說還是小事,鬧瘟疫才是大事。十六年前,晉陽就鬧過一次瘟疫,那次瘟疫傳染甚廣,連最南方的楚國也有所波及,好在瘟疫死人並不多。如今瘟疫再起,染病者十死其四,如此惡疫,百年未見。
十六年前那場瘟疫能夠控制,那是因為戰爭只是拔邑之戰,不像現在是滅國之戰,如今晉地趙地滿目瘡痍,民眾食不果腹,抗疫能力自然大減。天災,戰禍,咸陽不管派遣再多方士、進行多少次祭祀,都無法阻止瘟疫的蔓延。
衛繚是後來才知道晉陽爆發瘟疫的,但是他還是堅持認為,秦國不該求和。秦國唯一的出路在於擊敗楚軍,奪取巴蜀。
“衛卿!”衛繚正在走神,竟然沒有聽到趙政的聲音,趙政忍不住斷喝一句。
“臣在。”一聲斷喝讓正寢隱隱產生出迴音,此時衛繚才回過神來。
“荊人不欲和,你以為當如何?”趙政的聲音放低了不少,人疲憊,目光卻很有神。
“臣以為……”旁邊的大臣有些鄙夷的看著衛繚,衛繚看出了他們目光中的鄙夷,他索性笑了起來,道:“既如此,大義當在我。大王可遣人告天下曰:‘大秦欲和而荊人慾戰,荊人慾戰乃為一天下也。今日荊人滅秦,他日荊人便要滅齊、滅魏,滅越、滅巴、滅羌……’”
把自己的欲想套在敵人身上,再將自己說成是敵人所處的哪個角色,也算是衛繚的本性流露了。他的建議一邊讓諸人驚訝一邊又讓人感嘆,這樣的顛倒黑白實在出人意料。
“國尉之言繆也。”王綰笑罷連連搖頭。“此計不可行。”
“為何不可行?”衛繚不屑追問。
“天下言虎狼之秦久矣,國尉如此言之,關東之人弗信,奈何?”王綰不避諱趙政在側,直接說秦國是虎狼之秦。虎狼是說禽獸,不是說威猛,被人罵成禽獸趙政眉頭連皺。
“關東之人?關東之人何也?”衛繚大聲道。“關東貴人自是不信,關東貴人門下之舍人自然也不信。然關東之庶民、關東之匠作、關東之奴僕,彼等信否?戰,百姓苦之;和,百姓悅之。今大王懷仁善之念,欲彌兵也,荊王不欲和,乃荊王不仁也,此,百姓信否?”
“這……”王綰啞言。他即便不是貴族,也是以貴族要求自己計程車子,根本想不到衛繚說的那些庶民、匠作、奴僕,也不清楚這些人相信不相信能有什麼作用。
“大王,臣以為當多遣墨者於關東,倡天下之尚同兼愛。”衛繚隨即揖道。
“若我大秦再攻關東,又當如何說之?”李斯很敏感衛繚的提議,出言相駁。
“那便是關東各國不尚同、不兼愛,我大秦代天伐之。”衛繚笑道。
“請問國尉,斬首又當、又當何言之?”韓非與李斯站在一邊,出言問道。
“此乃秦軍舊制,日後必將改之。”衛繚回答有些吃力了。天下諸國,只有秦國斬首計功,又是秦國頻頻攻伐六國,墨家的兼愛非攻,一點也鼓吹不起來。
“退朝!”衛繚的建議就是瞎扯,全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趙政知道他還在較真求和一事,袖子一撫便喊了退朝。
正朝退朝是趙政先退朝,燕朝退朝是臣子們陸續出正寢,趙政還要批閱文書。其他人都走了,唯有衛繚沒走。等所有人都退走了,他不顧趙政對自己視而不見,道:“臣請大王移駕雍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