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一線,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之說盈國,”孔謙的述說還沒有結束,“人人不拔一『毛』而利天下,只求人人不損一毫而利己。此等謬說,王者何以治天下?

學舍今歲起又開名學之課,言‘馬非馬、離堅白’之論,欺『惑』愚眾,我數請大王至今不得其果。那綦毋子得大王巨金,欲辦名學之報,此報與楊朱之報下月同出……”

與關心宋氏一族前途的宋玉不同,作為孔子七世孫,學派鬥爭這根弦孔謙一向抓得很緊。楚國的學說其實很『亂』,蘭臺宮持法家學說的人也有(當然此人聲稱研究法家是為了研究秦國),但總得來說,儒、道兩家還是主流,墨家主要在宋地。

而整個天下,依然是楊、墨兩家的天下。戰事欲烈,稅賦越重,有產者皆信楊朱——如果天下有產之人都不繳納稅賦,那麼列國就沒有錢糧打戰,天下就安寧了;

戰事欲烈,生計越窘,無產者皆信墨家——如果列國之間都信奉墨家非攻,那天下就太平了,而如果國君、有產之人都知道兼愛,那自己的生計也就有著落了。

戰爭激烈的三晉地區,孔子重建禮樂和孟子‘民為貴’都沒有市場。前者顯然不可信,因為禮樂一直崩壞,從來就沒有好轉過;後者顯然不可能。肉食者鄙,怎麼可能‘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呢?庶民死再多,君王依然奢靡無度。

原本儒、道為主流的楚國,因為熊荊‘勿身,毋寧死’之言,楊朱之說當即南侵,先是楚國控制的大梁北城,再是陳縣,而後一直沿著汝水深入郢都;

楊朱以外,又有名家。名家主要是公孫龍、尹文等人。公孫龍曾是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其徒綦毋子受太卜觀曳之邀居於郢都,但綦毋子進入郢都便沉寂。直到前幾個月,教導學子如何詭辯的名學課本出版,傳言國學舍四年級皆開名學課,孔謙才發現名家在與儒家爭奪學子。前幾年默默無聞,那是因為名家在巫覡中培養一批名家學子。

說起這些事情,孔謙甚至有一種儒家行將滅亡的感觸。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楊朱無君;名家雖不言政,但名家詭辯。儒家的論說並不縝密,以名家對儒家,聖人之言不是隻可意會,便是處處漏洞。比如名學課本第一章便是《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謬誤》,這幾乎是要把儒家吊起來抽打。

孔謙憂心儒家存亡,宋玉憂心宋氏存亡,兩個太傅一時無言,只能嘆息。以目前的趨勢,即便太子還是以儒家為太傅,也沒辦法改變日漸楚國在另一條道路上越行越遠。

“父親,大王數倡勇信,並無謬誤啊。”孔謙走後,聽了半天宋義沒覺得孔謙說的有理。

“並無謬誤?”宋玉看著兒子,這才發現兒子被統戰了。

“然也。”宋義猶不自覺,他話語中帶著年輕人固有的激情。“我楚國勇信為貴,孩兒以為然也。今大爭之世……”

“今確為大爭之世,然你可立於陣前,成譽士否?”宋玉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宋氏從公子宋起,就不以武技而以心術見長。“你不成譽士,乃翁死後,你便是庶民,你願否?”

宋義將自己代入楚國,那是豪情萬丈、長風萬里,可一旦想到自己將來變成一介庶民,他就徹底懵『逼』了。他是年輕,可他不傻。煞白這臉,他喃喃道:“那、那當如何?”

“如何?”宋玉也在想這個問題,好在他終於想到了一些人,遂道:“會有人……”

宋玉的言辭有些誇張,三朝老臣的他,自己死後兒子不可能立即變成庶民,可這個趨勢無法逆轉。宋義起先被爭天下的豪情浸『淫』,一旦冷靜下來,不要說立於陣前不能成為譽士,就是立於陣前能成為譽士,他也沒那個膽子去軍中做一名甲士。

嘴上愛國是安的,陣前愛國是危險的,越聰明的人越能洞悉這個奧妙。作為一個鄭人,哪怕身上流淌著姬姓的血,也不能挽回鄭衛之風數百年來對人『性』的侵蝕。而這不但體現在身為兒子的宋義不敢從軍,也體現在作為父親的宋玉不敢出頭,因為會有人出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愛,總裁壞到剛剛好

妖千千

寂寞吸血姬

南方網

女beta的星際悠閒生活

哈密瓜的夏天

王者歸都

趙成風夏冰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