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一牛,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構建貿易體系,哪怕僅僅是由幾百艘帆船加信鴿所組成的貿易體系,其難度也不遜於治理一個國家。技術對於構建這個體系尤為重要,特別是關鍵性技術。
仔細統計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太平洋航線,就會得出那個時代西班牙人的商船損失率大約為6%;如果仔細統計葡萄牙人從里斯本到果阿的歐洲印度洋航線,即規劃中的阿拉幹庫蘭港至達赫拉克勒斯石柱這一段,其損失率遠高於此。
1592-1602十年間,葡萄牙有38%的商船沉沒在這條航線上。當然,這個時期正值荷蘭人在海上絞殺葡萄牙人,數以百計的葡萄牙商船被荷蘭人掠奪或者擊沉、燒燬。排除荷蘭人這個因素,這條航線上的沉船率也超過百分之十,可能接近百分之二十。
因為太陽照射,地球受熱不均形成高氣壓、低氣壓,整個地球有兩道固定風帶,一在赤道兩側十度左右,即信風帶,或者稱為貿易風帶,太平洋航線返回亞洲就是利用信風;另一條則是西風帶,在緯度四十度至六十度左右,這是太平洋航線前往美洲的路徑。兩條風帶方向完全相反。
南北半球地理不同,主要的大陸都集中在北半球而非南半球,尤其是青藏高原橫陳在北半球西風帶上,北美洲又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脈,多重阻礙使得北半球西風帶極為柔和;
南半球全然不同,南半球只有非洲大陸的最南端、美洲大陸的最南端微微深入西風帶,只起到輕微的阻礙效果,故而南緯四十度被水手們稱為‘咆哮的四十度’。這裡幾乎每天都是大浪滔天,狂風彷彿獅子在憤怒的咆哮;如果再往南,到達南緯五十度左右,那就是‘狂暴的五十度’;再往南,到達南緯六十度,那就是‘尖叫的六十度’。
朱雀級飛剪經受不起夷州海峽的風浪,極有可能也經受不起‘咆哮的四十度’的風浪。里斯本果阿航線損失如此之高,與商船兩次經過‘咆哮的四十度’西風帶不無關係。
只要有成熟的船型和悉心的指導,當今天下任何一國都能造出饕餮級、朱雀級海舟,這個時代的木工技藝超乎想象。宮殿、陵寢、棺槨,全不用釘子。但純木結構帶著木頭本身的弊端,這也是木質船身長難以超過七十米的原因。
找不出朱雀級船體斷裂的原因,那使用鉅鐵龍骨、鉅鐵肋骨便是一種必須。只是鉅鐵府的軋輥確實是一個瓶頸,軋出的鉅鐵薄板材太窄,包不住粗大的肋骨,鐵木肋骨強度再大也是望梅止渴。至於直接鍛造出呈一定角度的肋骨,如此先不說造府工匠,就是熊荊也是滿頭霧水。
工尹刀、公輸堅退下後,熊荊花了一分多種思考鐵木肋骨技術問題,卻但毫無結果。這時候歐拓進言將他從冥想中拉了回來。
“臣聞中洲之西各國,每每大戰士卒不過十萬,既如此,大王何不遣師討伐,將運河據為己有?”短髮的歐拓滿臉殺氣,與塞琉古使臣、印度使臣饗宴之時他曾得知:西方各國除了印度,塞琉古、埃及、希臘不過十幾萬軍隊。而天下僅楚國就有二十萬軍隊,秦國傅籍男丁逾三百萬,徵召百萬士卒輕而易舉。
雖說徵召是一回事,集中在一起出境作戰是另一回事,這其中涉及到後勤。但他還是鄙視西方各國,這些所謂的帝國全國也只有十幾萬大軍,大的戰役出戰人數常常不過十萬,這樣的國家放到華夏最多不過是二流。既然是二流,那就一口氣吞了便是,何必繞個幾萬裡。
“甚不可。”熊荊還沒有答話,紅牼便立即出言反對。“此數國源出一脈,滅一國其餘諸國必仇視我等,戰事不斷不說,於行商也不利。且萬里之遙,數萬士卒如何趕赴?糧秣如何徵集?若秦人此時伐我,若之何?”
“紅卿所言甚是。”熊荊嘴裡含笑,他讚賞歐拓的想法,這個幹練的越人是完全合格的海軍將領。“楚國不可兩面作戰,海與陸必要有所取捨。”
“百越之士可擔此重任。”歐拓對熊荊大拜,“百越可得士卒四萬,四萬足以滅國。”
“不可。”熊荊聲音嚴厲了一些,再道:“此尚非時也。埃及、塞琉古、安提柯皆為希臘人,同氣連枝,豈能任由楚國佔據運河?戰事不斷,貿易不暢,如何牟利於印度購糧?
倒是阿拉幹庫蘭港對岸的僧伽羅……”按照貿易規劃,阿拉幹庫蘭港將成為葡萄牙人果阿港那樣的重要商港,當年葡萄牙人在果阿投入重金,把果阿建設的像里斯本。作為印度洋貿易網的重要支點,以長遠看,不應該放在潘迪亞國,而應該放在僧伽羅。
聽聞熊荊說到僧伽羅,歐拓抬頭,只聽熊荊繼續道:“……或可尋覓一港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