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變夏,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衛繚讀懂了趙政的意思,心中稍凜。
“何人為將?”趙政又問。百萬大軍交予他人之手,他很不放心。
“當以李信為大將軍。馮劫為右將軍,蒙恬為左將軍。”衛繚揖告。“護軍乃趙亥。”
護軍是朝廷控制軍隊的一種重要方式,聽聞是趙亥為護軍,趙政不再多言。即命趙高書寫王令,加蓋印璽後交予衛繚。衛繚沒有停留,當日便急返兩百多里外的咸陽,數日後當趙政的車駕返回咸陽時,全國各郡縣計程車卒已開始徵發。
趙政西去狄道親迎蠻夷大人,以致於兩個多月都沒有視朝。這一日的清晨,王宮皋門外玄端顫動,異常熱鬧,幾乎所有人都在私語大王親迎回來的那位夷狄大人。
“大人?!”浮邱伯高聲的喊起,“茹毛飲血、衣羽寢皮之族豈有大人?彼人乃白狄,白狄豺狼,不可厭也。大王必是受人蠱惑,方才親迎其入秦。”
“大王還要長公子扶蘇拜其為太傅呢……”秦臣多客卿,客卿大多數是獻計獻策強秦之人,而不是什麼博學之士。浮邱伯作為荀況的弟子,對白狄大人狠的是牙癢癢,可這些客卿沒有那麼多怨恨,對這件事多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
“此大謬也!”浮邱伯大怒。“長公子拜白狄為太傅,此以夷變夏者也,君等怎可坐視?”
浮邱伯再怎麼詆譭大王親迎的夷狄大人,群臣也是看熱鬧,可他要把大家拉過去一起反對夷狄大人,尤其大王正在興頭上,那大家就不參合了。
浮邱伯話說完,諸人全部退後,與他離得遠遠的。他見諸人如此更加氣憤,這時候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子伯何必如此?”是韓非。
“彼等竟不知夷夏有別。而今大王欲使扶蘇拜那白狄為太傅,此日後欲行夷狄之道也!”浮邱伯大憤,手上的玉笏幾乎要被他扳斷。
“大王親迎白狄大人,其必有強秦之計。”老師是儒者,但韓非不是,他絲毫沒有浮邱伯這樣的憤慨。
“可這是以夷變夏!”浮邱伯似乎要把對其他人的氣憤全轉移到了韓非身上。
“變夏又如何?”韓非一點也不在乎浮邱伯所說的變夏,他道:“‘賓客群臣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此先君穆公之求賢令也。大秦能成今日之大秦,便是因為不論貴賤、不辨夷夏、不分敵我,但凡能強國、能得利之計,便要行之。鄭國本是韓侯,入秦為行疲敵之計,然又如何?修渠對大秦有利,是侯諜又如何?”
“你!”浮邱伯慍怒。儒家重‘義’,可法家重‘利’,他在乎的東西,韓非一點也不在乎。
“皆是老師弟子,為何怒目相向?”官越大到的也就越晚,李斯來了,看到浮邱伯與韓非爭論,他過來說話。他說的浮邱伯低頭,這才看向韓非,“你也是老師學生,為何要幫那白狄說話?”
李斯一句話也說得韓非瞥目,他再道:“眾弟子中,你最善辯,今日視朝,你當與我一起駁斥那白狄。”
“諾。”靠著熊荊的提醒和荀況的庇護,韓非才沒有慘死獄中。白狄大人入秦韓非心裡其實是很高興的。有那位白狄大人在,自己就不再是李斯的眼中釘、肉中刺,反而成了他拉攏的物件。李斯說完他答了一聲諾,心裡根本沒想把那位白狄大人辯倒——一旦辯倒,李斯說不定又擔心自己會搶他的位置。
韓非心裡如此著想,入廷後才發現自己顯然想多了,白狄大人根本就不想和大家辯論。
“有人告訴我,秦尼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他有最賢明的君主,最善戰計程車兵,最富有智慧的大臣。我,亞里斯多德四世,為了表達我對陛下的尊敬,特意製作了一頂純金王冠獻給陛下。”
亞里斯多德四世就站在趙政王座下,他身著白色希臘式的託加長袍,面對秦國七百多名朝臣從容而談。隨著他的話,僕人獻上了那頂精美絕倫的黃金王冠。
“但是,我很擔心工匠製作時摻進了白銀、白鉛,或者紅銅。既然秦尼有這麼多最富有智慧的大臣,那請你們幫我甄別:這頂王冠是否是純金的?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甄別時不能損壞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