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魚種,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然是紅薯,黃白帶綠,圓滾滾的應該是土豆,至於玉米尚未尋得。

“此物當如何載種?”莠尹孫餘問道。東洲三谷已得其二,如何種植是一個問題。

“臣之所見,殷人以魚種之。”紅牼聞言答道,這時候熊荊還在吃最後一根紅薯。

“以魚種之?”群臣大訝。殷人實際就是幾百年前渡海東去的夷人,去之前他們已經會種粟、種麥,不清楚為何以魚種之。

“殷人種時先掘土,置入一魚,種入其中,後以土掩之,種一根秋後可得十數根。”紅牼細說起自己所見的一次東洲之谷的種植。

大馬哈魚產卵後隨即死去,死去的魚很快腐爛,恰好可以拿來做肥料。這是殷人,每年洄游的大馬哈魚他們都吃不完。楚國造了不少漁船,卻還沒有奢侈到用魚來做肥料。

“大王……”群臣錯愕殷人種谷的方法,這種匪夷所思的種植在楚國是行不通的。

“恩。”熊荊這時才把最後一根紅薯吃光,見孫餘問只是‘恩’了一聲。吞嚥後才道:“何必要魚?埋入土中,施肥澆水即可。”

熊荊說的簡單,再想又覺得紅薯似乎不是這樣種的。好像是種紅薯藤,把紅薯藤買入土中,自然就長成了。“不對。”他再道。“先需育苗,育苗後再種於土裡,施肥澆水即可。”

熊荊說的猶豫,可不管是直接種入土中,還是先育苗再種入土中,都是種入土中。為求保險的孫餘心裡已經打算去找些魚來。谷種得來珍貴,萬不能疏忽大意。

“敢問大王,土豆又當如何種之?”孫餘再問。

“切成數塊,埋入土中即可。”種土豆熊荊知道的更清楚一些,火星上還種過。

見熊荊說的更加輕鬆,孫餘愈發覺得要去買魚。待他問完,猶自懷念紅薯味道的淖狡指著案上那一斗沒動的土豆問道:“大王,土豆可生食否?”

“土豆當熟食。”看到土豆已經泛青,有幾個還發芽,熊荊搖頭道:“此時有毒,不能食。”

“此時?”孫餘聽聞此言立即追問。“敢問大王何時可食?”

“其芽有毒,無芽則可食。”熊荊道。“豆種下發時,必要叮囑庶民不得食其芽。”

“如此,當刊載於大楚新聞之上。”昭黍建議。

“不可!”餘人正要答應,淖狡大手一揮,大聲反對。“東周之谷乃我楚人以命得之,若被他國、秦人竊之,知其種法食法,於我大害也。臣以為東洲之谷不得外傳,以免秦人得利。”

糧食是軍事的基礎,更是整個國家的基礎。東洲之谷先不說其產量如何,光是它能在收粟後種植,就可以使糧食產量增加數千萬石。宿麥並不是什麼地方都能種的,宿麥生長需要水,尤其在春季拔節抽穗期間需要大量的水分。一些少雨、又不能灌溉的地方不能種宿麥。

這也恰是秦國無法種宿麥的原因。所謂‘東方宜麥’、‘關中俗不好種麥’,根本原因是宿麥沒有粟耐旱,而關中降雨量一般在五百毫米左右,比黃河下游少一百毫米以上。關中種麥,要到董仲舒(生於河北棗強)上書漢武帝,才逐步推廣。

大部分地區只能一年一種的秦國,如果得了收粟後可再種一季的東洲之谷,那就不是三年一伐,而是六年一伐、十年一伐了。

“臣以為然也,”孫餘也很警覺,他知道一年兩季意味著什麼。“必不能使秦人得此谷種。”

“臣等亦以為然。”群臣附和道。“當尋良策以不使谷種外傳。”

秦人如果得到紅薯、土豆,一年兩收,對關東四國更不利。只是,種在田裡的東西,很難不被外人竊取,尤其是紅薯。熊荊依稀記得,西班牙人在菲律賓也禁止紅薯種外傳,後來好像是偷了一根紅薯藤,摘去葉子摸上泥,假裝是繩子帶出菲律賓的。

“此事還當再行商議。”熊荊斟酌說道,他想起了趙國。

“請大王廣傳之,東洲之谷需以魚種之。”孫餘建議道。“秦國無魚、少魚,不可種也。”

“可。”宣傳可以這樣宣傳,只是熊荊問起一個當下的現實問題:“然趙國當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