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有詐,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荊人巫器幾何?”可擊三百步外的巫器讓人震驚,這是此戰秦軍第一次收到巫器的訊息。
“巫器有四,俱六匹龍馬所挽。”令兵再道。聽聞是六匹龍馬挽拽,連趙政也不禁心疼。
“荊人幾何?”衛繚又問。他目光沒有看令兵,而是看向案上的地圖
秦嶺多川,每一條川都築壩攔水那是不可能的,三日築三壩已經使用了十多萬勞力。現在就擔心楚軍會從意想不到的地方翻越出嶺。輞川、代川、庫川、湯川……,一直到武功縣西,一百多里都可能成為楚軍的通道。
蒙恬之軍今日晨間抵達藍田後,兵力已足的秦軍面臨的問題只有兩個:其一:楚軍何在?其二,若楚軍使用巫器,己方該如何應對?
前者群山萬壑,林木繁茂,除非楚軍到了十幾裡外,不然就是山中獵戶也沒辦法探察百餘里寬的秦嶺,秦軍能做的就是等。現在楚軍欲涉水出藍川,可它真的就是在藍川嗎?
巫器排除這個‘巫’字,實際上就是一具強弩。制弩唯有用弩,然而少府作的那些弩真的能止住楚軍的巫器嗎?
記錄令兵訊報後,衛繚陷入了深思。他有一種很不好的感覺,這種感覺從有人提議築壩毀道開始越來越明顯。他正想間,內堂中的趙政清咳客一聲,趙高將他召了進去。
“荊人若何?巫器有四焉?”趙政問道,他剛才聽到了令兵的稟報。
“然也。”衛繚道。目光沒有看趙政,而是越過咸陽令趙勇,看向趙政下首坐著的蒙恬。“臣以為荊人巫器或有數十之多,此四器僅前軍耳。”
汧水之戰楚軍使用的巫器就有十六輛之多,那不過幾千人。數萬大軍欲擊咸陽,巫器只多不少。趙政點頭之餘指著蒙恬道,“蒙卿言,荊人或有詐。”
“願聞其詳。”衛繚看向蒙恬。率領二十萬大軍四天半時間疾行六百餘里,這樣的速度天下任何將領都望塵莫及。蒙恬年紀不大,衛繚不敢輕視。
“不敢。”蒙恬揖禮。“臣以為荊人善於遊走,不喜陣戰。大秦甲士逾百萬,荊人卻行精卒之策,舉國甲士不過二十萬,意想以一當十也。其以遊走而使我分兵,以眾寡殲我一部,自荊王設大司馬府始,皆如此也。
而今荊人破武關、拔商淤,其真所為滅大秦社稷乎?非也!臣以為此仍是遊走之計,欲使我分兵也!”
蒙恬最後一句話說的衛繚渾身一震,他很自然的想到了李信那四十萬秦軍。
“荊人有大翼戰舟,與其言之為戰舟,不如言之為迅舟。稷邑之戰,項燕覆我二十萬人,何也?迅舟之故也。荊人誘我戰於共邑,速拔南郡南陽,何也?迅舟之故也。若荊王出嶢關擊咸陽仍是遊走之計,其軍以迅舟速返南陽,聯合齊魏之軍擊大將軍,我軍敗也。”
聰明人一點就通,從蒙恬說楚軍善於遊走開始,衛繚就猜到了蒙恬下面的話。楚軍堅甲利兵,又有巫器之威,這是優勢;楚軍也有弱勢,那就是人少。本來秦軍可以以眾擊寡,然而楚軍慣於遊走,從來不在秦軍預設的戰場決戰,這才造成了今日的被動。
楚軍是想再複製一場稷邑之戰嗎?那一日緊急通知趙政後,衛繚也曾想過。可想過又如何?咸陽是大秦的國都,趙政是秦國的大王,兩者皆不可有失。
“寡人以為荊王已返南陽也。”趙政莫名笑起,看著衛繚說話。他篤信蒙恬之言。
“臣已命李信不可冒進,行軍當緩。”衛繚連忙補充。有一句話他不太好說出來:當時他可是要李信全軍回援關中的。
“緩又如何?”趙政越想蒙恬的話越覺得有理,對蒙恬不由高看幾眼。“荊人駕迅舟、善遊走,其不與我相決也。我若能駕迅舟……”
說起迅舟趙政就搖頭,楚國的海舟航行到西洲也不過用半年時間,戰舟一日可千里,這豈是秦國能比得上的。而沒有迅舟,秦軍如何逼迫楚軍決戰?南方河道縱橫,從來都是舟楫之地。楚軍如果不北上,秦軍永遠拿它沒辦法。
“故臣以為,當掘開堤壩,再修棧道。”蒙恬建議道。“若荊人與我戰,我軍足以敗荊人;若荊人仍是遊走,我軍亦可速速追之以戰。”
“善。”趙政聞言點頭,“阻水之堤可毀矣。”
“臣附議。”衛繚道。築壩的主意不是他出的,但他沒有反對。
“臣亦附議。”咸陽令趙勇亦道。
“蒙卿以為,荊人若擊李信,當在何地?”此時趙政關心的不再是咸陽,而是南陽。如果李信那四十萬大軍被楚軍全殲,哪怕是半殲,秦國也將元氣大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