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五章 九鼎,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鼎遷到了商朝,前後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雖然,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亂,鼎雖然大,也是輕的。

上賜福給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郟鄏,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上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微,命並沒有改變。鼎的輕重,是不能詢問的。”

楚莊王聽完,無言以對,也沒有再強求,不久便離開了東周境內。

這就是“問鼎中原”的出處。

楚莊王當然不是一個單純的好奇寶寶,只是想了解下九鼎的大輕重。從王孫滿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九鼎乃是國家的象徵,它的遷移代表著政權的轉移。由此,楚莊王的問鼎,透露的是他欲取周而代之的野心。

進入戰國以後,諸侯國向周子謀求九鼎的次數越加頻繁。不僅秦國多次興師臨周而求九鼎,齊國、魏國、楚國等也都對九鼎朝思暮想,恨不能自己獨佔。周子則在各國中周遊,利用他們彼茨矛盾艱難地保住這國之重器。

由此可見,九鼎在華夏曆代帝王諸侯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多麼的大。

只可惜九鼎在周朝倒數第三個君王周顯王時期遺失,最終連秦始皇都沒有找到九鼎的下落。或許是因為九鼎沒有找到,秦始皇覺得自己的皇位不具備正統性,所以這才命令李斯打造了傳國玉璽。

從某個方面來講,傳國玉璽算是九鼎的接班者,如果歷史上大禹九鼎沒有遺失的話,想必就沒有傳國玉璽的什麼事了。

大禹九鼎傳承了兩千年,遺失了兩千多年,所以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搞得清大禹鑄的九鼎是什麼式樣?是方是圓?是四足還是三足?鼎內外有什麼銘文和紋飾?

不過,有關於大禹九鼎的記載,僅僅只傭拾遺記》卷二載曰:“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

從《拾遺記》中所記載的可以判斷,大禹九鼎中有五個鼎應該是三足圓鼎,有四個鼎則為四足方鼎,恰好對應“圓地方”這一。

而眼前這九尊鼎,恰恰就是這種造型的。雖然這是武則仿造的,但卻可以為真正的大禹九鼎做一個非常棒的佐證。

這九尊鼎雖然是仿造的,但價值絕對難以估計。不過楊靖還是有些貪心的嘆了一口氣,恨不能眼前這九尊鼎就是真正的大禹九鼎......

ps:鞠躬感謝“震世界”500的打賞。

因為是早晨的飛機,所以要很早就動身去機場,晚飯後趕了兩章先發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元鎮魔人

柒號小刀

玉姐

超氣小仙女

正宮極惡

絕對601

第七空間

雨霖鈴

小心惡公子

換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