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章 六問帖,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尋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書海閣全拼)找到回家的路!

楊、謝兩位新上任的內侍郎“不合”的風聲起先只在集賢閣內部口耳相傳, 後漸擴至六部九府, 直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導致兩人“不合”的緣由也自然隨之傳開。

與此同時,也不知哪來的傳言, 曰朝中官位空缺, 朝廷欲在壽寧節前後加開恩考。

何為恩考?彌補大考不足的臨時選官之制也, 是為朝廷加恩士人學子之舉, 與大考的嚴苛不同,更重德行名聲,孝廉與策論並舉,擇之不足十數。

訊息不脛而走,一時間文人士族群情澎湃,無數“有志之士”群集盛京城,不足一月, 京城各大客棧便人滿為患,賽詩會、賞墨宴、秋遊集頻出,茶館、詩社、學會……處處皆聞高談闊論, 以期就此博個好風頭,若剛好有貴人看重,連自薦門檻都省了,幾場私宴下來,便能雀踏梧桐, 搖身一變成了誰家門下臣。

至於其中到底幾分憂社稷, 幾分博美名, 卻是不知了。

眾人所談為何?自然是近來熱鬧。熱鬧者何?能引得兩位內侍郎爭吵不休的“前六皇子喪葬之儀”是也。

言曰:吾等非是妄議朝政,乃辯禮也,此雅事耳。

季景西百忙之中抽空聽了兩回轉述,聽完,問其感受,答曰:不如看賬本。

話傳至楊繾耳裡,險些讓她噴出一聲笑來。

秋收農忙之後便該輪到賦稅,季景西自打上回頂替老岳父代表戶部議事後,楊霖便順勢將戶部交託至他手。景西受寵若驚,後才明白岳丈實乃老奸巨猾——這甩手掌櫃當得真是時候啊,早不交晚不交,快秋收了才交……

他初初接手,應接不暇,又趕上收賦,看賬本看到頭暈眼花不說,還要應付雪片般飛來的各地督辦情況,此外還得拉著隊伍跑遍京畿周遭親自視察,幾日下來,好不容易被楊繾養出來的那點肉就掉了個光,整個人累到靈魂出竅,別說點評什麼論禮,連季琅都早被他忘到了九霄雲外。

臨安郡王慣會做決策者,早年在漠北也多與軍務為伴,於庶務方面實乃生疏,如今卻不得不與之死磕。好在他態度謙遜,敏而好學,很快便憑本事得了戶部上下敬重。少了使絆子之人,政務便順暢許多,然戶部就這麼大,人人忙得飛起,實在無餘力為郡王爺多分憂,無奈之下,季景西開始抓壯丁。

最屬意者當為楊家緒豐,趁這位二舅兄還沒調入太府,他二話不說一紙調令把人借到了身邊,完全無視人正新婚燕爾,還沒出婚假。

第二位被抓壯丁者為河間尹氏尹嵐,尹崇的親弟弟,一個一手抓了尹家闔族族務的猛人。季景西給這位嵐二公子隨便按了個編外員外郎之職就把人弄到了戶部,可憐尹嵐直到上任還在懵著,不明白向來低調的自己是怎麼被臨安郡王扒拉出來的,尹家上下也是齊水兒的懵,以為尹嵐得罪了人,尹崇更是拜託妻子出面頻頻拜見楊繾,可依舊沒打聽出緣由來。

殊不知薦人的罪魁禍首——對河間尹氏如數家珍的塵世子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有兩位世家子打頭陣,之後再見臨安郡王抓壯丁已是見怪不怪。對方踩著制度的底線左右橫跳,給的要麼是臨時虛職,要麼乾脆只提借調,人數不多,五六之數,不拘世族寒門亦或勳貴,八竿子打不著的規律,政敵抓不住他的把柄,又有徐衿在吏部為他處理首尾,一番胡鬧下來,還真拉出了個助手小隊,大大減少了郡王爺累死案牘的可能性。

正所謂上了臨安郡王的船就沒有下來的道理,這些人不管情不情願的,最後倒是都成了季景西的班底,此為後話。

花開兩表,說回京城的熱鬧。

季琅死時正值秋收前後,天氣本就炎熱,又逢秋老虎四處作祟,屍身根本無法久存。若是等遠在盛京的楊緒塵與謝卓爭出個子醜寅卯來再行葬儀,哪還跟得上?偏楊謝二人有意拖延,至今沒決定靈柩去不去九峰山宗祠,是以,荊地官員與負責遣送之人合計之下,先草草地把人斂埋,待有結果了,再決定是否起棺扶靈。

滑稽的是,荊州那邊人都埋了,盛京這邊反倒越發吵得兇。

不似上回的毓秀臺論禮,此次辯論之風興於野,沒有官家在旁圍觀,源頭又出在兩位名士,倒是辯得激烈:支援靈柩進九峰山宗廟的抓著宗禮孝道不放,以此彰顯自身道德仁愛,再順道抨兩句禮制漏洞;不支援的則恨不得將季琅罵回孃胎,以其罪人之身為本,見微知著批幾言腐朽之風。兩方誰都說服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