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 故佈疑陣,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進攻東京道。換句話說,在周軍拿下整個上京道之前,其錦州守軍都只會謹守城池,而不會主動出擊。如此,天子“巡狩”遼陽府在短期內便是安全的。若是能夠再巧妙佈置一翻,令周軍錯誤的認為大遼君臣的目的地是黃龍府的話,還能為己方爭取到更多喘息的機會,積攢更多的力量來與周軍對抗。
是以,契丹君臣最後定下的計策便由單純的“巡狩”避禍,變成了以一部兵力冒充天子儀仗及遼軍主力,大張旗鼓的退往黃龍府,以吸引周軍主力北上。與此同時,大遼天子則率朝中眾臣及遼軍主力隱蔽而行,前往遼陽府,以圖重整軍備,再與周軍決一雌雄。
不過,無論是吸引周軍主力去黃龍府,還是匿形隱蹤的退往遼陽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佈置和實施。至少,要保證大遼天子及遼軍主力抵達遼陽府之前,被引誘北上的周軍不能追上那支疑兵,以免遼陽府那邊還沒做好準備,周軍主力已經掉頭南下,兵臨遼陽城了。而要想拖延周軍追擊的速度,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人率軍步步為營、節節抵抗,以部下的損失乃至自己的性命來為天子、眾臣及遼軍主力爭取時間。
雖然在場的一眾契丹大臣都知道這是目前唯一的選擇,可面對這樣一個明顯是送死的任務,要他們挺身而出,自覺自願的承擔下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此,當耶律璟詢問何人願意領軍南下,與周軍周旋時,除了耶律屋質主動站出來表示願意領兵之外,之前還慷慨激昂、侃侃而談的其他契丹文武大臣卻個個都變成了啞巴。
然則,耶律屋質願意為大遼而死,耶律璟卻不願意讓這個被他視為肱股重臣的左膀右臂去送死。於是,他一面以值此多難之秋,朝廷及自己須臾離不開北院大王總理國事為緣由,拒絕了耶律屋質的自薦,一面沉著臉繼續詢問是否還有其他大臣願意領兵南下。
眼見皇帝在連問三聲都無人答話後,臉色已經變得極為難看,馬上就要因為顏面被削而大發雷霆,終於有人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耶律斜軫願領兵南下與周軍周旋。”
應歷二十年(建隆七年)陰曆五月初二,契丹君臣及包括皮室宮帳軍在內總計七萬契丹大軍兵分三路。其中,負責阻擊的耶律斜軫率五千皮室宮帳軍精銳及一萬五千部族軍南下鳳州,去和周軍拼命;負責冒充契丹皇帝及契丹軍主力的翰林學士室昉則在五千部族軍的掩護下,帶著皇家的全部儀仗,大張旗鼓的北上黃龍府;而耶律璟以及絕大多數契丹文武大臣則在四萬五千皮室宮帳軍的保護之下,隱匿蹤跡、晝伏夜行,儘可能避開所有人的注意,悄悄前往遼陽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