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 自私的亡國之君,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城,帶著那封勸降信急匆匆的趕往皇宮去見自己的兄長。
周軍的勸降信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發給劉鋹及南漢一眾文官武將的最後通牒,意味著從劉保興接過它開始,留給南漢君臣決定降還是戰的時間只乘下十二個時辰了。事到如今,劉鋹的決定是做得做,不做也得做。如此壓力之下,在又經過了一個下午的思忖與權衡後,劉鋹終於痛下決心,做出了決定。一方面,他佯裝同意投降,並派皇弟、判六軍十二衛、禎王劉保興率領右僕射蕭漼、中舍人卓惟休等朝廷重臣攜重禮及降順表前往周軍大營請降。另一方面,他卻又暗中安排親信內宦樂範於番禺城水門外的海岸邊準備了十餘艘海船,載滿金珠玉寶及十數名自己最為寵愛的妃嬪,並調撥了千餘名其認為對自己絕對忠心耿耿的宮中禁衛隨行保護,準備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潛逃出城,跑到瓊州島或者更遠的占城國暫時躲避。日後若是有機會就捲土重來,若是沒機會便依靠這些個金珠玉寶當個富家翁,繼續過逍遙自在的生活。為此,劉鋹還特意交待自己的弟弟劉保興,一定要面見此番周軍南征的都部署唐潮方能正式商談投降之事,以便為自己的潛逃爭取更多的時間——畢竟唐潮現在還在從英州趕來的路上,再快也要到明天中午時分才能抵達番禺城下。到那時,自己早就在百里之外,就算周軍發現後立即追趕,茫茫大海之上又去哪裡尋找自己。
劉鋹計劃得很好、算計得也很周到,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在宮中盤算著如何金蟬脫殼,逃到海外去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卻不知道那些個為他辦事的內宦及禁軍在國滅城破就在眼前的時候亦在算計。在負責此事的內宦樂範看來,與其護著劉鋹潛逃出城,去海外繼續繼續作威作福,而自己卻依然得在對方腳下當奴才、作牛馬。不如趁著這兵荒馬亂、旁人無暇顧及自己這種無名小卒的機會,將這十幾船金珠玉寶據為己有,自己逃到海外去做人上人、去享受榮華富貴。於是,在準備好海船後,樂範偷偷找到負責護衛的禁軍頭領,以金珠玉寶一人一半,嬌妃美嬪全歸對方為條件,毫不費力的便將對方拉到了自己的計劃當中。
當晚亥時,在與劉鋹約定的潛逃時間前一個時辰,樂範和護衛禁軍頭領便下令開船,揚帆出海,奔向遠方。
正所謂“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樂範和護衛禁軍頭領同席而坐,一面望著已然消失於夜色中的番禺城方向,一面舉杯歡慶、共同憧憬即將到來的美好生活時,一支突然出現在其航線上的艦隊、數道將其坐船照得亮如白晝的強光,以及命他們停船接受檢查的斷喝令他們的所謂“美好生活”只能出現在想像中和睡夢裡。
一個時辰後,當劉鋹站在番禺南面城牆之上,望著水門外空空如野的海面滿心忿懣、驚懼不已的時候,包括樂範、護衛禁軍頭領、千餘禁軍,以及那十幾名如花似玉的美貌妃嬪已經被押送到了黃海的面前,而那十幾艘海船上的金珠玉寶亦被搬到岸上就地封存,等待著戰事結束之後運往開封繳公入庫。
站在那裡“望洋興嘆”了半晌,劉鋹這才神情落寞、步履蹣跚的走下城牆。這一夜,劉鋹幾乎徹夜未眠,直到第二天天都矇矇亮了才迷迷糊糊的睡著。只是,劉鋹進入夢鄉沒多久便被報事的內侍宦官吵醒——據守城軍兵稟報,大周南徵都部署唐潮、副部署楊新已率五萬大軍抵達番禺城下,與圍城兩日的另一位副部署黃海匯合。如今,番禺城外周軍步騎近七萬五千人,若是再加上海上的水軍舟師,總兵力已超十萬之眾。
聽完內侍宦官的稟報,劉鋹頓時睡意全無,他連忙翻身坐起,急急的問道:“現在是什麼時辰?周軍可曾攻城?禎王可曾回宮?他與周軍議和可有結果?”
“啟稟官家,現在是巳時初,周軍尚未攻城,禎王和蕭僕射尚未回宮。”被劉鋹的反應嚇了一跳的內侍宦官有些戰戰兢兢的答道。
此時,劉鋹也從剛剛聽聞周軍主力抵達城下的震驚之中恢復過來,想起當初皇弟劉保興和大臣蕭漼、卓惟休等人離宮前往周軍大營時,自己曾經吩咐過他們議和不可著急,一定要等到周軍主帥唐潮抵達後再誠心誠意的進行商談,以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逃離番禺。可如今,那個天殺的樂範居然夥同護衛禁軍頭領盜走自己的寶船、擄起自己的妃嬪,令自己原本計劃得非常周詳的“金蟬脫殼”之計落空,再無退路。現在再繼續與周軍的拖延之策已無任何意義,更何況唐潮已然領軍抵達城下,就算劉保興、蕭漼等人想拖延下去也沒了藉口。與其給周軍留一個不真不實、並非誠心議和的印象,倒不如趁著議和的大門還未完全關閉的機會,為自己多爭取一些利益,也好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