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戰太原(一),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正式開始攻城之前,柴榮並沒有放棄“不戰而屈人之兵”、透過政治攻勢瓦解敵軍的努力。從他抵達太原城下的yīn歷六月二十七午後開始,他便每天派出數百jīng騎奔到城下,向城中喊話,通常一喊就是一整天的時間。這些嗓門奇大的後周軍兵士喊話的內容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歷數劉鈞的“罪狀”,一方面勸說城內北漢朝廷的文臣武將們棄暗投明,並保證所有歸順後周朝廷的北漢官員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以及今後的榮華富貴。
柴榮給北漢文武大臣開出的價碼不可謂不高,北漢大臣中間也確實有一些人被這樣的條件所吸引。但一來,此時太原城的兵權控制在劉鈞的養子劉繼業(楊業)手中,而劉繼業(楊業)對劉鈞又是忠心耿耿,那些動了心的大臣們就算想“棄暗投明”,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過得了劉繼業(楊業)這一關。二來,隨著那支所謂的“北平軍軍事顧問團”的到來,太原城從內到外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各種他們此前從未聽說過、從未見過的防禦手段和防禦器械一一呈現在眾人眼前,也令不少心思原有些動搖的大臣看到了守住太原城的希望,從而逐漸堅定了守城的決心。因此,柴榮給出的條件雖然優厚,三、四天下來卻沒有取得任何的實際效果,反而給了城內的北漢守軍更多的時間完善他們的防禦設施,於是奪取太原城的手段終於不可避免的從政策攻心轉到了武力攻城上來。
如果沒有“北平軍軍事顧問團”的到來,只怕面對後周“神機軍”各種火器的轟擊,就算太原城遠比其他州縣城高牆厚,最終被炮火轟塌也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可是,隨著辛飛宇等人的到來,這種一邊倒的戰場局面便發生了變化。
辛飛宇抵達太原城的當天,在進皇宮拜見了北漢皇帝劉鈞並從對方那裡得到了太原防禦都部署的銜頭後,便開始向太原守軍發出一道道命令。而且在楊業的通力配合下,這些命令均得到了很好的執行——無論這些命令守城的官兵、朝中的文武大臣、城內的北漢百姓能不能理解。
辛飛宇發出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填土袋、築土城。隨著這道命令的發出,太原城幾乎所有的兵民都被動員了起來。大家有的用各種材料縫製口袋,有的從城外掘土填充這些口袋,有的將裝好的土袋運到城下,沿著太原城城牆外側一層層的向上堆壘。經過數天夜以繼rì的勞作,終於搶在後周軍兵臨城下之前,在太原城城牆外側堆壘起了一道與城牆同高,厚達五尺的土袋護牆。這還不算完,在堆壘土袋護牆的同時,辛飛宇還吩咐守城軍兵定時往這些土袋上澆水,以保證袋中泥土始終處於cháo溼狀態。
也得虧北漢朝廷此前將太原周邊之民全部遷到了城內,才使得這會兒能夠有足夠的人手來完成這項幾乎稱得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與此同時,藉著堆壘土牆需要大量取土,短短數rì之內,太原軍民居然在太原城外圍繞著整個太原城挖出了一條寬和深都近一丈的壕溝出來。而這條壕溝的出現又使善於守城的楊業有了新的想法,他當即下令將太原城邊上的汾河水引入這條新挖出來的壕溝之中,將其改造成了太原城的第二條護城河。
原楊業還想在這條新護城河內側修建起一道羊馬牆,並在牆後佈置一定數量的軍隊,以便太原城的防守增加一條新的防線。不過,他的這個想法一出來便被辛飛宇和常生俊等“顧問團”成員給否決了。眼見自己非常符合城池防禦戰的建議被否決,楊業自然是非常不理解,搞不明白辛飛宇等人什麼要否決。
儘管自己有北漢皇帝劉鈞的任命,完全可以不顧楊業的意見,強制對方執行自己的命令。但一來考慮到楊業畢竟是楊新的義弟,自己對他的態度不能過於簡單粗暴。二來,楊業畢竟是劉鈞的養子,其身份地位也不是北漢尋常將領、官員所能比擬的。因此,面對楊業的不解與質疑,辛飛宇只得耐心的向他解釋道:“劉將軍不要急躁,且聽辛某向劉將軍解說清楚其中的道理”——了照顧北漢君臣的習慣,辛飛宇抵達太原後,對楊業的稱呼一直是劉將軍而不是楊將軍。
說到這兒,辛飛宇略頓了頓,見楊業雖然滿臉不解,卻並沒有惱怒的意思,這才繼續解釋道:“不錯,如果劉將軍面對的是其他國家或者勢力的普通軍隊,那麼於壕溝之後修築羊馬牆、佈置一定的兵力於牆後駐守不但並無任何不當之處,反而是一種非常恰當的安排。可如今將軍面對的是周軍、是擁有‘神機軍’這一強大部隊的周軍。與這支獨特而又強悍的部隊作戰,此前在戰場上屢試不爽的戰術和戰法都可能會失去其原有的效力。
比如以前兩國或者兩股勢力交戰,防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