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駐蹕瓦橋關(下),新宋英烈,京華閒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米?這個名字倒也貼切。”柴榮看了看放在盤中的這種新糧食輕輕的說了一句。不過,考慮到自己此前不要說沒吃過,甚至連見都沒見過這種東西。對這東西到底該吃哪裡、怎麼吃,那是一竅不通。若是吃錯了,豈不是要成為全天下人的笑柄。可是如果大家都不去吃,依然會丟大周朝廷的面子——堂堂大周朝廷,居然連一種民間的糧食都不知道怎麼吃,這也太說不過去了。因此,柴榮一邊佯裝欣賞盤中玉米那晶瑩剔透的樣子,一邊看似隨意的環顧了一下左右的文臣武將,向眾人暗示,希望能有一名臣子能勇敢的站出來,為他解決這個難題。

作為本地的地方長官,姚內斌自然是第一個被柴榮注視的。而姚內斌本人作為一名新近才歸降大周的原遼國官員,從內心來說也是非常想為自己的新主子解決眼前這個難題。可惜的是,姚內斌雖然身為瓦橋關守將,但其日常所關心的更多的是關城的守禦情況、治下是否安定、百姓是否安居樂業。這種農桑方面的事情通常都是由手下的官吏去做,他本人對這些那是一竅不通的,對這種叫做“玉米”的新農作物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因此,不管他多想在柴榮面前表現一下,其最終除了滿臉歉然的回視柴榮一眼外,卻是什麼也做不了。

姚內斌這個本地長官都不瞭解“玉米”這種東西,大周朝廷的其他文臣武將就更說不上個所以然來了。而作為除那名進獻玉米的本地百姓之外,唯一知道“玉米”這種東西來龍去脈的徐紹安,此時卻正在琢磨著這進獻玉米之事到底是穿越團隊那邊有意安排的,還是這位代農業部管理本地田莊——抑或是流民安置地點——的管事自作主張的行為,並沒有注意柴榮投送過來的詢問的眼神。如此一來,校閱臺上再次出現了比較尷尬的情景——面對本地鄉望品嚐玉米的邀請,大周朝廷上至皇帝,下至文臣武將,無一人回應。

這種場面自然是有損大周朝廷的威儀,身為臣子的肯定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因此,在極短暫的沉靜之後,身為朝廷重臣的趙匡胤決定出面以“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解圍。他非常自然的把話題一轉,對那名胖管事說道:“這位管事,不知你家主人是誰,可在這校閱場之內?”——從對方方才表示玉米是其東家從海外帶來這一點上,趙匡胤推斷此人應是大戶人家的管事,是以以管事相稱。

那胖管事聞言不敢怠慢,連忙向趙匡胤行禮道:“稟將軍,小人的東家乃是‘清園’兄弟中的趙民安趙老爺。他老人家現在良鄉縣的‘涼園’居住,並未在此地。”

胖管事那句“‘清園’兄弟中的趙民安”等幾個字一出,在場除徐紹安以外的所有大周朝臣乃至天子柴榮的臉上都露出了原來如此的表情。而柴榮在微微點了一下頭後,轉身問離他不遠的徐紹安道:“徐愛卿,這位管事所言可屬實,這所謂的‘玉米’真是汝等兄弟從海外帶回來的嗎?”

柴榮出言相問,無論徐紹安想沒想明白那胖管事進獻玉米的動機、無論徐紹安願不願意將穿越團隊所掌控的土地和人力資源情況向柴榮說明,他都不得不出班應答,給對方一個可以接受的說辭。於是,徐紹安上前一步,躬身施禮道:“啟稟陛下,這位管事所言確是實情。趙民安趙兄弟確為吾等兄弟中專管田產、稼穡之人,吾等兄弟在這瓦橋關左近確實置有一份田產,而這‘玉米’也確實是趙民安趙兄弟從海外島國曆盡千辛萬苦才帶回中土來的。”

說著,徐紹安就勢走上前,並在暗中瞪了那胖管事一眼後,來到放有各種吃食的御案旁邊,拿起盤子中的玉米,放在嘴裡咬了一口,這才繼續解釋道:“此種糧食其實也並非海外島國原產,而是數百年前,島國上的百姓漂洋過海,在距離島國八千多里遠的另一座大島之上發現並帶回島國種植的。因其味道甘甜,所以島國之民有不少人都很喜歡食用。”

柴榮聽完徐紹安的解說,先是小聲自言自語了一句“想不到天下竟然有如此廣闊”,然後走上前,一邊拿起一支玉米學著徐紹安的樣子品嚐,一邊又問道:“不知這玉米在海外島國價值幾何,與麥、稻、粟等食糧相比,貴還是賤?”

徐紹安答道:“稟陛下,海外之民雖喜食玉米,但因長期以玉米為主食而不輔以其他食糧,容易得一種喚作‘糙皮病’的病症,非常難受。且玉米喜旱而不喜溼,而海外島國與我中土一樣北方多旱地而南方多水田。所以這玉米在海外島國通常只在北方種植,其種植面積亦不如麥、稻、粟等食糧。不過,因其產量較其他幾種食糧為大,故而其市價較之其他幾種食糧雖略高一些,普通百姓卻也消受得起。”

“噢!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光輝之誰與爭鋒

美麗心點

幽藍之尾[人外]

魔鬼椒

棄妻難再逑

葦葉

時傾

木慕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