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鹽汽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愁紅土不養人,崇禎有艘萬噸輪,半瓶鹽汽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附送了兩份大禮,一份免稅,一份人口。
鋤了土司,普通番民便沒有了原來上層奴隸主的剝削,朝廷免稅,更是沒有了當地官員的剝削,如此兩項番民豈有不感恩戴德,擁護改土歸流之理。
而充實人口,更是超出了鄭儒新的想象,若是貴州之地有更多的漢民人口,那土司之禍早就成不了氣候了。
君不見原來的荊楚蠻夷之地,因為漢民南遷,如今已經成了魚米之鄉,更有了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
要是有足夠的漢民遷入,土司番部早晚會被同化。
而這個思路還是朱由檢翻看國初改土歸流政策時總結出來的。
國初,太祖成祖皆想要推改土歸流之事,但卻難以成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沒有時代需要。
元末明初,百年怠政,數十年的戰亂,中原人口早就十室九空,中原的地都種不過來,誰會閒著沒事去南方叢林密佈的山區去開墾荒田。
因為沒有需要,即使是朝廷力推,效果也是了了,而沒有漢民遷入,僅靠朝廷軍事力壓,後來隨著國力的衰退,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而如今,人口激增,土地兼併,加之北方連年乾旱,活不下去的流民比比皆是,此時推動漢民南遷開墾山間土地,便有了施政基礎。
留在家鄉保準餓死,去了貴州沒準能活命,在生存權面前,朝廷稍加引導,流民自會蜂擁而至。
而且朱由檢如今還有土豆紅薯這些大殺器,不怕貴州山間大片的紅土地養不活人。
但看著鄭儒新喜出望外的表情,朱由檢覺得得給他潑潑冷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