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覆漢,榴彈怕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賊又是什麼?辛苦半生,立志扶刀而起,不負天下,卻不料今日竟被一老朽一擊斃命……原來我孫堅竟然只是個賊嗎?”
言至此處,孫堅悲憤難耐,再度仰頭躺下,以手覆面,痛哭難止。
車旁諸將,大部分武夫依舊難解,但如朱治、孫靜、黃蓋等明事理的人,卻紛紛黯然。畢竟,他們心裡非常清楚,孫文臺當世英雄,今日的失態與崩潰只是壓力的累加,然後被逼到了臨界點而已……男人的崩潰從來都是積累過甚,然後忽然而然。
討董連番挫敗,一度被賈詡、呂布、徐榮等人打得全軍覆沒不說,好不容易收攏舊兵、徵募新兵,並透過對袁術的效忠獲得了繼續進軍的資格,那邊公孫珣卻忽然自潼關長驅直入,覆滅董卓,弄的他孫堅並無半點功勞和成就可言;
接著就是天下諸侯各自割據的時期了。
話說,心高氣傲的孫堅之所以投向袁術,充當其人爪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袁氏的政治兌現能力,豫州刺史這個職務他是真想要。然而這個時候,袁紹忽然表曹操為豫州刺史,公孫珣又表劉備為豫州刺史,使得孫豫州身上這最後一個有相當價值的身份卻又應聲‘貶值’,而隨著四世三公的楊彪親自持節宣告豫州各處劉備的正統身份後,這個孫豫州的說法,反而成了一個笑話和被嘲諷的物件。
但是,最大的打擊還是最近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二袁與公孫決裂,自己徹底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然後陳王身死、駱俊被刺,這兩件事真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其實孫堅早料到這兩件事會給自己造成巨大的聲望打擊,因為天下人不會在意陳王是不是意外身故,也不會在意駱俊之死他到底知不知情。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打擊會是如此之大,如此讓人猝不及防,甚至連反駁與對抗都做不到——韓拓來這裡就是送死的!就是用自己的清白之身給孫堅是賊這個結論加上了一個不可逆轉的註釋!
這個邏輯再簡單也再正確不過了——韓拓韓國傅是個毫無死角的清白乾淨之人,那他用生命來對抗的對手孫堅,就只能是個賊了!
不然呢?
“君侯的志向在哪裡?”
孫堅畢竟是孫堅,短短失態之後,到底是緩過勁來,然後便整理儀容站起身來,準備上馬歸營,繼續統帥他的大軍,然而這個時候,朱治卻忽然在後面出言相詢。“能否與我們直言?”
“這有什麼不可說的?”孫文臺騎在馬上,一動不動,頭也不回。“年少時求得是馬上封侯,功名利祿;待潁川見衛將軍,心中震動難名,求得便是能如他那般扶刀而起,不負天下;待到此時,封侯什麼的早已經過了,可是天下大亂,我何嘗不想搏一搏更大的前途?但也我未曾失不負天下的志向……”
孫堅今日真的是格外坦誠了,其實漢末梟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這種半現實半理想主義的精神分裂症……一面家國天下,壯懷激烈;一面私心滿滿,能進一步是一步。
只不過,去年初的時候,遠在河東的公孫珣忽然提出了一個第三概念,那就是時勢使然,無論是家國天下,還是私心苟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無論是何種姿態,都不能殘虐不顧生民,否則便是如王匡那般無可赦了。
訊息一開始沒人在意,但隨著公孫珣討董功成,掌握中樞後,他自高粱亭到未央宮再到渭水畔的前後三次政治宣言,不免讓人重視,而對於很多小勢力而言,也多少是起了某些勸誡作用。
而這,其實也是今日韓拓舉動的一個巨大法理支援,陳國陷落以後他的作為,不僅符合了傳統漢儒士大夫的種種價值觀,也可能是第一個引用這個政治宣言,然後站在底層百姓的角度對這種戰亂挑動者發出批判聲音的人。
或者說,也只有這個關心民間生活,寫出過《陌上桑》的老者才最有資格第一個站出來以如此立場發出抨擊。
當然,平心而論,這種抨擊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也確實偏頗。
但是瑕不掩瑜,其人的道德與政治批判幾乎是不可阻擋,而且必定要流傳後世的……尤其是被批判的孫堅本人,後者正處於從一個單純的軍事將領轉型為政治家的緊要關頭,對於這種政治上的道理他其實是能夠隱隱察覺到,並格外敏感的。
但偏偏他孫文臺生來就是一個武人,不像曹孟德自幼讀書,兼理生民,本身就是一個擁有自己見解的政治家;也不像劉備,束髮時便跟著公孫珣,深受其人影響,更兼性格堅韌,以至於自成其德。
這是他的悲哀,開始漸漸醒悟到這些道理的時候,昔日以武人作風乾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